“全体注意,第402环开始推进!”2022年10月7日上午9时许,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在中铁十四局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盾构机操作室,盾构机长陈兴格下达了掘进命令。
陈兴格(左)在操作盾构机正常掘进施工
在按下“启动”键后,他把“速度”旋钮从数字“0”缓缓地调到数字“8”,一边盯着眼花缭乱的屏幕,一边逐项调整盾构掘进的主要参数,扭矩、推力、速度、贯入度……
这是陈兴格第多少次开启盾构机掘进模式?虽未曾详细统计,但连续5年不停歇,从福建厦门、广西南宁、广东东莞3条隧道的盾构掘进中,开机总数超过2000次。
这名来自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的农村青年,从走进装有空调、宽敞舒适的驾驶室开始,一路当学徒、机长、师傅、领班,驾驶技术日益炉火纯青,正和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小伙伴们冲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前沿。
“有经验但不能完全靠经验”
“第一项工作不是开盾构机,是打了两个多月的螺栓。”2017年9月的一天,陈兴格刚上班被安排在厦门地铁2号线穿海隧道。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使用盾构机建造的隧道。盾构机仿佛一条“钢铁蚯蚓”,匍匐在海底,人只要轻轻地操作按钮,巨大的机器轰鸣着自动掘进。这现代化的设备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激起了陈兴格钻研盾构机的极大兴趣。
“记得第一次开盾构机,一上手我就把压力阀门开到了顶点。机长孟庆坦手把手教我说,不能像开汽车一样一脚油门踩到底,要注意把握力度,匀速旋转,每一个键盘控制啥、数值应该调多少,需要凭经验但不能完全依靠经验。莫急躁,慢慢来!”
首次实操盾构机的经历,充满兴奋和紧张。这种感觉,他一直保持至今。
“8,就是每秒钟转速8毫米,这是现在刀盘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照这样的进度,到下午3点可以掘进一环、2米,大约6小时,然后拼环(拼装一环管片)再用1小时,完成一次掘进,接着循环往复。”
“其实8毫米不是理想状态,也不是盾构机设计的最大速度。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在建隧道有的达到了20毫米,一个月可以掘进四五百米。但是隧道工况不同,可遇而不可求。”陈兴格说。
“学很多之后才发觉不会的更多”
“培养一个成熟的盾构机长,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陈兴格以实践诠释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培养骨干人才的理念。
在厦门穿海隧道贯通后,他被派往南崇高铁留村隧道,4公里多的隧道,几乎是一气呵成,从头至尾,一直坚持到隧道贯通,他从机长助理变为机长,并开始带徒。
留村隧道贯通后,经过短短十几天的休整,他被调往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
这是全线提前两年开工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勘探设计资料揭示,盾构机要穿越珠江口入海地域的5种复合地质、13种地层、17条断裂带,其中全断面硬岩长2.75公里,岩石强度最高达124.6兆帕。隧道最深处在海面以下106米,为目前水下隧道世界之最。
为适应海底工况,专门量身定做了一台“深江一号”泥水平衡盾构机,双盾壳设计,耐压达到12个大气压力。
“会得越来越多的同时,却发现不会的也越来越多!”
驾驶数亿元的设备,施工在地下几十米深处,陈兴格和他的小伙伴们感觉从未有过的压力,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
陈兴格在检查盾构机人仓设施
进入2022年7月份后,盾构掘进突遇难题,来得迅速并持续数月。
“扭矩时大时小,姿态变化频繁,刀具严重不规则偏磨,每掘进3环或者2环就要停机换刀,掘进效率大打折扣。”
难题像大山一样压得陈兴格他们一度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建设盾构隧道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在华南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更需要专业知识支撑。”
陈兴格把主要精力投入地质研究上来。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咨询、虚心请教、相互交流,他突然悟出盾构掘进的“秘笈”,那就是给足时间,加上科学心态,而这正是技术上不断探索、丰富和进步的不二选择,没有捷径可走。
刀具磨坏了可以换,地层变化了可以感知。但是人,不能在未知的困难面前精神先垮了。
一般在白班时间,讨论方案耗时居多,虽然他人没有下隧道,但他的心思却在盾构机上,手机软件不停地报告着地下掘进的状况和信息。
“上软下硬地层还有最后6米,速度控制在6毫米到8毫米,注意观察上浮指数。”
陈兴格通过信息向韦喜华耐心交代着工作。韦喜华是他从广西带回来的其中一个徒弟,对盾构机的操作已得心应手,仿佛他的“另一双手”“另一双眼睛”一直在盾构机上。
项目部为盾构机配备了4名机长,另外还有机长助理、机电领班、维保工班等十几人,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为27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陈兴格从一个对盾构机一无所知的青年,到如今一名海底隧道攻坚的骨干,参加过的培训、接受过的专家指导已经不计其数。
陈兴格利用晚上时间抓紧学习研究盾构机操作经验
他的习惯是安静下来,把盾构手册读懂读透,结合不同案例进行思考,从而越来越明白盾构机的“机理”。
这些,在他30岁的人生里,无疑是一道绚丽的彩虹。
“这十年是天翻地覆变化的十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越来越多隧道建设提上日程,我们国家由盾构大国正向盾构技术强国迈进,作为有技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我弟弟这条路越走越光明。”深江项目部总工程师陈兴飞说。
5年前,陈兴飞把弟弟陈兴格引荐到厦门穿海隧道工地;今天,哥儿俩机缘巧合会师珠江口隧道。
在盾构机沉稳有力的轰鸣声中,一条幽深的隧道正以每天前进6米到8米的速度在珠江入海口的位置向下延伸。未来隧道建成通车后,从深圳至江门坐高铁将不再绕道广州南站,单程时间将节约一个多小时。深圳前海自贸区和南沙自贸区将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
4月1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发布广州交通运输月报〔2025〕第2期。2025年2月,广州市交通运输整体运行良好。全社会客运量约2452万人次,全社会货运量约5834万吨。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1130万人次。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工作日平均速度为33.56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指数为4.11,处于“轻度拥堵”等级。9个重点收费站出入口共有1528万车次汽车收费通行。 综合运输方面,2月全社会客运量约245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为88万人次。其中,铁路运输客运量占全社会客运量的42.85%,民航运输及公路运输分别占35.12%和20.47%,水路运输占1.56%。2月全社会货运量约5834万吨,日均货运量为208万吨。 公共交通方面,2月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为3.16亿人次,日均客运量为1130万人次。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846万人次,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220万人次,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为62万人次,水上巴士日均客运量为2万人次。从公共交通客运占比来看,本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74.83%,常规公交占19.48%,巡游出租车占5.50%,水上巴士占0.19%。 道路交通运行方面,2月广州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工作日交通拥堵指数为4.11,处于“轻度拥堵”等级;早通勤时段拥堵指数为2.96,处于“基本畅通”等级;晚通勤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