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智库·专家>正文

四代机长照亮“地下蛟龙”

分享到:

距天安门广场20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正服役于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

不足8平方米的驾驶室内,24岁的当班机长王虎然凝神操作着各类按钮和数据。两年时间里,他将驾驶“京华号”盾构机一路向南,沿着全长7.4公里的改造工程盾构段,从地下穿过北京城市副中心。

“以最年轻一代盾构机长的身份,驾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但我并不惧怕。”面对穿越之旅,王虎然充满信心。而这份信心,来自一脉传承的“四代机长”。

这份自南京长江隧道而起的传承,历经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武汉地铁8号线长江隧道、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最终延续在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四代机长”陈鹏、孙旭涛、孙长松、王虎然用一代代的故事诠释着盾构人的坚守与创新,也在“穿越江河湖海城 做大盾构事业领跑者”的目标追求中接力前行。

启航:在探索中攻克世界级难题

南京,是中铁十四局大盾构技术专家陈鹏大盾构梦想启航的地方。

2008年1月,一座直径14.5米的长江隧道在南京开建,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全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也是地质条件最复杂、技术难题最多、施工风险最大的工程之一,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为此,面对这个划时代的超级工程,建设单位中铁十四局从全集团网罗了强大的人才队伍,汇集在南京。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陈鹏成为其中一员。

“当年,国内盾构施工要花高价钱请外国工程师调试设备,安装、维修零部件。因为技术实行封锁,不许中方人员靠近,更不用说学习参数计算方法、设备管理理念。”回忆起当时景象,陈鹏依旧觉得心酸。

南京长江隧道

“我们的技术人员就一边施工一边摸索钻研,通过反复操作、维修、保养等,慢慢掌握了盾构施工的基本要领。”陈鹏说,凭借一股子实干苦干精神,他们先后攻克了“盾构直径超大、水土压力高、地质条件复杂、透水性强、覆土超薄、掘进距离长”六大世界级难题,完成了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建设。

不仅如此,他们还先后完成了30余项专题论证,申报专利15项,取得在高气压条件下修复刀盘刀具等诸多科研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空白,同时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金奖”。

“随着2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们也建立起500多名各专业人才组成的‘军团’。”陈鹏说,“这些人才活跃在施工一线,成为推动中国由盾构隧道大国迈向盾构隧道技术强国的主力军。”

传承:在接力中引领行业发展

南京长江隧道实现了国内施工团队首次独立使用大直径盾构机施工,也如史诗般铭刻在长江之上,成为中铁十四局大盾构的一块“金字招牌”。

陈鹏(左一)与技术人员在现场沟通

随后,陈鹏相继转战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武汉地铁8号线长江隧道以及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孙旭涛、孙长松师徒也陆续加入团队,成为“盾构军团”的一员。

“我参与武汉地铁8号线长江隧道建设时,我的师傅孙旭涛在陈总的教导下,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盾构机长,他们共同操纵着‘楚天号’盾构机再次完成了江底穿越,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孙长松说。

在武汉地铁8号线长江隧道,陈鹏、孙旭涛与团队一起在直径12米盾构机中首次实现了常压更换滚刀和刮刀,以及世界首创“滚刀齿刀原位互换”技术,并创造了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新纪录。

孙长松期待着能像师傅孙旭涛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盾构机长。他在盾构机上跟随师傅学习交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快速成长,很快也迎来了自己的机长首秀。

2016年8月,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开建。这条5468.5米的穿江隧道在施工中遭遇到的水土压力达到0.98兆帕,陈鹏、孙旭涛、孙长松三代盾构人携手挑战全球首条特高压长江隧道施工难题。

“自2017年6月28日盾构机始发掘进到贯通,用时14个月,日均掘进14.12米,月均417米,创造了世界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新纪录。”孙长松说,钱七虎院士曾称赞此隧道是当时“国内现场管理最好、实体质量最优、建设进度最快的行业标杆工程”。

信念:代代相传逐梦人

创新是积累的延伸。数代盾构人的执著追梦,终于有了如今的“京华”闪耀北京城,“四代机长”的缘分也在这里延续、延伸。

2020年8月,刚刚毕业的王虎然来到北京东六环项目,并与师傅孙长松签订了导师带徒协议,成为一名盾构人。

“师傅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我,我的专业知识、视野思维、能力水平,都得到了最深刻的淬炼、最全面的提升和收获。”面对“京华号”,王虎然饱含敬畏之心。

跟随师傅孙长松,王虎然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学习盾构机专业知识,时任项目负责人陈鹏、时任项目总工程师孙旭涛也会为他指点一二。在一年多的学习培训、实践操作后,如今他已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盾构机长。

孙旭涛(中)、孙长松(左)、王虎然(右)三代机长在“京华号”盾构机操作室

在“四代机长”的共同加持下,北京东六环项目首创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技术,“京华号”盾构机已穿越公路、河流、高压燃气管线等20余个二级及以上风险源,最高月进尺542米,创造同类型隧道掘进新纪录。

管片环环相扣,“地下蛟龙”笃定前行,隧道尽头是光明,更是一代代机长所追求的“中国大盾构梦想”的未来。

编辑:小鹿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