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6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硬科技>正文

“小”身材发挥“大”作用,航天隧道救援机器人上岗

分享到:

近日,802所研制的“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隧道和管廊救援用小型多参数融合自适应探测平台”成果亮相全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成果展,受到广泛关注。该成果为我国首台小型化多参数融合的隧道和管廊救援机器人。

新需求牵引

多方合作共享机遇

近年来,隧道遭遇暴雨雪崩、施工隧道涌泥涌水等事故,引发了人们对于隧道、管廊等特殊环境灾后救援的关注和深思。隧道和管廊空间结构和电磁环境复杂,在发生地震、爆炸、水淹、坍塌等事故后,开展应急侦查和人员搜救难度较大。因此,亟需部署研究在长隧道中进行灾害搜救和事故探查等任务的机器人产品。

“我所的雷达技术在这里可以发挥巨大作用。”802所下属神添公司副总经理王建介绍道,“因此,在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的指导下,我们多方寻求合作机会,想把这个产品尽快研发出来。”神添公司紧紧围绕国家部委指南研制要求,将技术模块详细分解,择优选择国内在相关领域的领军研制单位,进行了充分的需求和技术对接。于是,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岱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等多家单位参与了进来,迅速组成了一支研制队伍。

发挥各自所长

攻克难关填补空白

项目自2021年启动研制,802所充分发挥自身在复杂场景长距离毫米波雷达研制的专业优势,以及精密装备总体设计的经验,联合其他各家单位共同开展研制工作。航天电源凭借在高比能电池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了救援场景快速可拆换机构设计,岱悟智能提供了多年在微小型激光雷达对封闭环节的动态建模和障碍物目标识别技术积累,凌天智能装备参与合作开展了机器人本体的环境适应性改造、模块设计等。各单位技术优势充分互补,打造出功能强大、长时续航、感知融合的新型自适应感知机器人平台,经高度集成后,整机重量小于20公斤,供搜救人员进入前对灾害或事故风险因素全面感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员伤亡概率,可适应长隧道灾害搜救和地下管廊事故探查等任务中对环境、灾害点、待救援目标的监测要求,具备复杂灾害环境下的应急救援与综合处置能力。

该项目是集合各方优势、形成有效战略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产品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促进了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的多样化研制。目前,该装备已在上海市大连路隧道等地进行了示范应用。

编辑:Ella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