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径上,“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的讨论一直持续。单车智能在辅助驾驶场景广泛应用,车企间“智驾”竞赛火热;同时多地将车路云一体化等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建设不断加快。这预示着交通系统变革在加速,智能交通的蓝图愈发清晰。
那么,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存在竞争吗?车路云一体化的商业机遇在哪?实现自动驾驶“规模经济”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与业内人士对话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三者关系上,单车智能靠自身设备实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是从“单车”向“车与交通关系”的探索,并非与单车智能竞争。汽车智能化变革类似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跃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车的智能化”和“车路云一体化”,二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从“终端自治”到“全局协同”的范式转换。
其次,在推动“全民智驾”方面,当前汽车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但所谓“高阶智驾”实际多为L2+辅助驾驶。车企宣传与用户认知的偏差可能导致驾驶“败德行为”,存在诸多风险。车路云一体化可强化车辆联网服务,能降低事故风险、便于事故回溯追责,为智驾“上车”提供监管支持。
再者,在自动驾驶走向大规模商用进程中,“安全性”是关键。“车路云一体化”为监管范式提供了解决方案。新型监管范式有数据透明、社会可信、风险可控、责任可定、总体安全等特征,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可融合多源数据,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全面监管。
从“价值驱动”看,真正的自动驾驶是“运营化”商业模式,产生“驾驶商品”。车路云一体化整合产业链,驱动市场主体协同,开拓“驾驶商品”新蓝海。
最后,车路云一体化发展面临困惑质疑,破局要从技术、产品思维转向价值、商品思维。如升级车联网组网模式,明确增值服务运营商的核心角色,发展自动驾驶乘用车等“杀手级应用”等,从而推动规模经济的实现。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