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面上的高楼房屋便利着大众的生活。而在看不见的地下,却是另一番景象,地铁隧道、车行隧道、综合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规模持续扩大,隧道坍塌、涌水、变形、开裂等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保障隧道建设运营安全是保障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命线”。近日,一项“遁地”而来的“机器人硬核设备”再次为广东“智”造添砖加瓦。据悉,这是广东建工控股所属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三年自主研发的“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硬核设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广州地铁、佛山地铁、中山中心城区隧道、珠海横琴综合管廊等多个项目,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融合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线阵工业相机、惯导系统等前沿技术,可实时获取全景高清影像、标志信息、外观病害、断面尺寸等,满足隧道外观检测、断面测量和变形监测需求。采集速度最高达15千米/小时,断面扫描速度达200转/秒,三维扫描速度超百万点/秒,裂缝识别精度达0.2毫米,配套研发的轨道式移动小车、车载平台、自动行进控制系统,可实现在地铁隧道、车行隧道、综合管廊等多种场景下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作业。
今年以来,广东省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为牵引,加快推进五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地实施,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全面试点。今年4月,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在深圳开幕。广东是全国交通网络建设的“排头兵”,一条条隧道工程穿越山海,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一项项高难度隧道技术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工业制造的闪亮“名片”。在未来,随着广东“智”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逐渐显现,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作用也将愈发凸显。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