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54%以上。能源创新能力有所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先进核能技术、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安全高效储能和氢能技术、减污降碳技术、能源产业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推广,建成一批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新业态示范项目。
规划提出,探索氢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氢能开发利用。在丙烷脱氢、氯碱、焦化等行业聚集地区发展工业副产氢,优化氢气提纯技术,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好、发电成本低、氢能储输用条件较好地区,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制氢。积极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储能、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开发合浦盆地大山角块段等浅层地热资源,探索干热岩开发利用。探索海洋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和创新应用。
在专栏中,点出了近期的重点项目:发挥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优势培育工业副产氢,开展钦州石化产业园等工业副产氢开发利用示范。在南宁、梧州等多能互补项目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富余电力制氢,探索北部湾海上风电富余电力制氢、核能制氢。在南宁、柳州等市建设一批加氢站。
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开展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应用。谋划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燃料电池等各环节产业链,加强核心零部件、关键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发展。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供氢系统、储氢设施等关键产品,加快玉柴燃氢发动机技术创新成果转换和商业化应用,力争打造全国先进的氢能汽车产业链。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