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攀枝花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以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为引领,纵深推进绿色低碳战略,聚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赋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开拓绿色产业新赛道、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走出具有攀枝花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我市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发展初具规模,氢能产业链集群初步建成。到2030年,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氢能产业成为全市主要产业之一,产值突破300亿元,实现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00万吨,将我市打造成“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重要城市。
锁定发展目标,吹响实施号角
大力实施“1114”氢能发展战略,围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应用”等上下游产业同步发展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结合我市可再生资源及钒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补齐短板、提升能级,从资源基础、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方面发力。
氢能研发方面:以相关优势企业为依托,成立氢能及碳中和企业技术中心,填补氢能领域技术空白。推进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低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双极板、氢气储运装备、电解水制氢装备、氢化工、氢冶金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氢能供给方面:初期主要依托现有工业副产氢存量产能,同时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研发。与新增电解水制氢形成多氢互补的氢源结构。搭建完善的氢能供给体系。
氢能储运方面:从氢气运输的核心需求入手,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低温液态、有机液态、金属固态)的氢能储运发展方向,建设高密度氢储能应用示范,逐步扩大高密度、高安全储运氢规模,连接氢能获取端与应用端。
氢能应用方面:近期优先在物流车、重卡等交通领域实现氢气的规模化应用,重点发展氢能冶金、氢能化工示范,最终以钢铁行业、发电行业、化工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四大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氢能利用转型。
氢能装备制造相关产业方面:从氢能上游产业相关设备制造与应用端制造业两方面同步切入,发展储氢罐、掺氢管道、液氢设备、有机液态及金属固体储氢的关键零部件及装备,以及钛双极板、氢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
合理科学布局,谋划可持续发展
我市依托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按照因地制宜、集聚集约,特色鲜明、长远兼顾的发展理念,形成以一个攀枝花氢能及碳中和研发中心;钒钛高新区为主、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为辅的“一主一辅”两大氢能产业发展集聚区;多个应用示范点的“一中心两区多点”氢能产业发展及应用空间布局,支撑攀枝花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从空间角度,我市地处川西南、滇西北6个市州的几何中心,与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5个市州的直线距离都在200千米左右,其中,凉山、丽江正加速布局氢能产业。我市作为金沙江区域“中圈”区位中心城市,适宜顺势而为,打造“中圈”氢能核心枢纽,将“中圈”打造成为氢能生态圈。
同时,我市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中圈”氢能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并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建设,主动对接滇中、黔中城市群氢能发展战略,进而融入国内国际氢能大市场,形成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布局。
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6个市州的几何中心
围绕重点任务,推进示范建设
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重点任务有哪些?
推动“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到2030年,“水风光氢储”等绿色低碳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000亿元。到2035年,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攀枝花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靓丽名片,形成一批有竞争实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绿色低碳产业营业收入实现2000亿元。
建立清洁低成本氢源供给高地。前期优先发展工业副产物(氯碱生产、焦炉煤气)制氢,稳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建立清洁低成本氢源供给基地,打造西南乃至全国氢能高地。
着力打造氢能输运网络。在市域内,试点配置氢能管网和阀站、阀室,实现氢能供需网络连通,氢能应用可及可达;推进“攀枝花—凉山—雅安—成都绿色氢路”“攀枝花—丽江—大理滇西北氢走廊”建设,逐步打通成渝贵昆“外圈”及南亚、东南亚等国内国际氢能输送通道。
加强氢能应用示范和推广。以燃料电池车辆作为氢能应用的突破口,并逐步拓展到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多元应用。拓展多元化氢源渠道,加大氢能分布式能源应用示范,加大氢能在应急保供、应急调峰、热电联供的应用力度,大力推进氢储能的示范应用,加快实现产业化。
聚焦氢能发展,开展全链条招商
以构建水、风、光、氢、储能五位一体、多能互补、耦合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为导向,围绕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应用”开展全产业链条招商,着重在“建链条、强示范、聚集群”上下功夫,瞄准电解水制氢装备、氢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及系统集成、氢能汽车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行业知名企业,集中力量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联动效应。
鼓励国内外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服务中心,重点招引高能级500强企业和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支持氢能领域外资项目和重大内资项目。在项目引进、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融资租赁、示范应用、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灵活运用综合奖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科研资助等多种手段给予支持。建立氢能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制氢厂、加氢站、氢燃料电池等项目用地、报建审批等事宜,着力为氢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访谈
受访人: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谭明安
记者:我市发展氢能产业面临哪些机遇?
谭明安:目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全市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舞台。
氢能产业横跨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既能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能衍生创新产业链,整合带动效应突出。作为工业城市,攀枝花正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对接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钒钛磁铁矿“采选冶”产业为基础,钢材、钛材、碳材三大先进材料产业为支柱,机械制造、新能源、绿色化工及建材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3”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撑。
记者:当前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谭明安:首先,氢能产业链尚不健全。我市氢能产业链还在构建过程中,相关企业数量少,部分环节还需进一步完善。氢燃料电池部件、加氢、储氢、运氢等产业缺乏,新兴电解水制氢项目尚未产业化落地,氢能基础设施薄弱,氢能示范应用刚刚起步。其次,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高效低成本制氢、大规模氢储运、加氢站安全性控制、燃料电池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氢能冶金、绿氢化工等核心技术尚未取得突破,产业链上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制造等尚未实现自主可控,制约了氢能及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商业推广。我市氢能技术研发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积累和相关创新平台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氢能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多。最后,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氢气的能源属性尚未明确,且标准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相关项目在立项、审批、实施、运营等环节均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1114”发展战略
一个氢能研发高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以钒钛基固体储氢材料、氢冶金、钒电池电解液、钒电池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产品工程化为主线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联合,共建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落户攀枝花,提升氢能领域技术水平及自主化程度,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研发高地。
一个氢能供给高地:依托攀枝花氯碱化工、煤化工等工业副产氢来源广泛,提纯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等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攀枝花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开展规模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带动“中圈”相关市州有序开展氢能制备,实现“中圈”氢能供给的规模化、网格化,将攀枝花及“中圈”打造为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氢能供给高地。
一个氢能产业制造基地:依托攀枝花现有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川内企业技术储备,重点培育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钛双极板制造、钒钛基固态储氢材料、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液氢技术、掺氢和纯氢冶炼技术装备、低铂催化剂和长寿命质子交换膜装备制造研制能力,逐步将攀枝花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制造基地。
“交通、发电、冶金、化工”四大应用场景:大力推动氢能重卡、工程机械、旅游大巴在攀枝花的示范应用,探索商业化途径;扩大氢能在发电领域的应用规模,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调峰调频储能和传统火电的逐步替代;逐步实现氢能在合成氨、制甲醇等方面的示范应用;重点培育掺氢冶金、纯氢冶金的技术攻关,率先开展西南地区氢冶金示范应用。
一中心:氢能及碳中和研发中心
在钒钛高新区建成“氢能及碳中和企业技术中心”,以氢能应用研究为导向,开展燃料电池系统集成、高密度储运氢技术、高性能高抗积碳阳极新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研究、氢能关键装备研究,开展多元化氢能示范,打造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中心。
两区:“一主一辅”
“一主”——氢能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在钒钛高新区引进氢能产业链制造企业,重点发展钛双极板、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储氢罐、掺氢管道、液氢设备、有机液态及金属固体储氢的关键零部件及产业,掺氢、纯氢冶金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攀西地区氢能装备制造高地。
“一辅”——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示范区:在西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率先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制氢为重点产业,引进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企业,打造有机液态储运氢、固态储氢、氢管网中试基地。
“一中心两区多点”氢能产业发展及应用空间布局图
多点:氢能示范应用点
依托氢能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城市氢能社区、行业氢能应用等示范点,推动氢能多元化应用,打造“中圈”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区的重要节点。
在东区、西区各建一座综合能源站,满足氢能公交、重卡、环卫、物流的用氢需求。随着氢能汽车示范应用的稳步推进,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等多座加氢站落地建设,实现加氢综合能源站向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和重点产业园区覆盖,打通攀枝花—凉山—雅安—成都绿色氢路,攀枝花—昆明、攀枝花—丽江、攀枝花—大理等氢能示范线路。同步开展氢能冶金、绿氢化工、分布式能源等示范试点应用。
重点示范项目
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利用钢城集团欣宇化工氯碱项目副产氢等工业副产氢项目开展1000吨/年氢气提纯项目建设。
综合能源站项目。依托东方电气、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公司在攀枝花建设多座集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
钛双极板制造项目。由东方电气等公司牵头,联合相关双极板及膜电极相关厂家共同开发打造制造基地。
天然气管道掺氢及天然气(氢能)分布式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利用攀枝花天然气管道开展掺氢应用示范,构建“天然气—氢—电”生态能源发展新模式。
电解水制氢+氢储能示范项目。依托优势企业建设光伏、风电及水能发电制氢+氢储能示范项目,实现能源互补及氢气大规模存储。
国际客车展获悉,11月5日,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10月份产销数据快报。快报显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车实现销售3221辆,同比增长43.22%。其中,大型车1321辆,同比增长10.82%;中型车1461辆,同比增长 84.94%;轻型车439辆,同比增长64.42%。 宇通客车作为国内客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宇通客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为宇通客车的销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国家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断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运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也为宇通客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推荐:上海国际客车展参观报名 上海国际客车展展位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