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总部31楼报告厅举行首批AI员工上岗履职发布会。会上,广州公交集团自研的首批10名生产级AI员工喜获工号,被赋予与人类员工平行的组织身份,正式上岗履职。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将“硅基员工”批量纳入企业正式员工体系,标志着AI从概念设想正式走向实际生产环境,从技术工具向“协作伙伴”的范式跨越。
首批上岗的AI员工具有人类完成任务的思维、逻辑、知识以及强大的场景任务执行力,覆盖党务管理、合同审查、文旅客服、物业招租、安全管理、代码开发、汽车维修、公交广告、收文提炼、经济运行分析等领域。
例如,“如影法务”员工是合同审查助手。“智物”是物业招租助手,通过创建物业招租数学模型,快速帮助管理人员判断物业经营模式,自动生成招租方案和招租公告等信息,科学高效制定招租策略。“创码小思”是智能开发助手,专注于将业务需求快速落地的AI编程智能体,通过与大模型和技术中台API深度结合,实现从需求输入、代码生成到发布上线的全流程自动化,降低开发工程师与非技术人员开发门槛。
据悉,这些AI同事也有“KPI”。广州公交集团智慧科创部将成为AI员工的管理部门,会同人力资源部共同做好工号档案、绩效考核、版本迭代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广交数科公司作为AI员工核心技术中枢和“生产工厂”,负责将集团孵化成熟的企业生产级智能体中台解决方案、通用价值型AI员工、工具套件等相关技术成果对外输出。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