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公司高管、相关系统部门人员及各在建大盾构项目经理结合崇太长江隧道等项目现场观摩学习情况,围绕工作开展成效,从思想认识、设备管理、技术创新、智能建造、项目策划、成本管控、标准化施工及下一步提升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
刘岩对各项目后续生产建设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以“八大思维”精准落实管理提升要求,秉持实干奋进态度,持续强化工程标准化施工,用精致、精细、精益的管理实效,全力推动项目生产建设行稳致远。
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办法与管理制度,持续抓好工时、工序统计分析等工作,并要以工序写实、分析、考核为基础,不断优化施工举措,提升施工效率。
三是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细致倒排工期,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与充分考量,提前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杨道玉对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做出三方面部署:
一是要充分认清当前市场形势,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勇于突破既有局限,保持行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稳健与持续发展。
二是要在施工技术上创新,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并结合实际进行改进与创新,不断提升技术实力;要在施工管理上创新,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持续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加强内外沟通,协同促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三是要建立以项目经理、总工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中枢,明确职责分工,并通过健全制度激励机制、强化培训考核等方式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