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等机构共同发布《2024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兰州、合肥、济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领先,北京、上海、深圳绿色出行意愿指数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兰州、合肥、深圳领先
报告基于所监测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数据,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户出行体验进行了全面分析。数据显示,兰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方面表现突出,分别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数最高,达到81.48%,显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比:北京、西安、兰州最优
北京市高峰期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最接近,排名与2023年同期一致,蝉联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高峰出行时间比最优城市。西安市和兰州市分别在特大城市和中大城市中出行时间比最优。
此外,2024年度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平均步行距离分别为1185米、1145米、1119米。深圳市、济南市、哈尔滨市的步行距离分别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显示出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上的便利性。
绿色出行意愿指数: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在绿色出行意愿方面,北京市继续蝉联榜首,显示出市民对绿色出行方式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上海市、深圳市、西安市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二至第四位。从各类绿色出行方式来看,公交&地铁、骑行、步行出行意愿排名第一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海口市、兰州市。
城市交通健康榜揭晓:南通蝉联榜首,长春拥堵同比下降显著
同比2023年,2024年所监测的50个主要城市中,有21个城市路网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占比42%;1个城市路网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上升,占比2%;28个城市基本持平,占比56%。拥堵下降城市中,长春降幅最大,其次是石家庄、广州、重庆等。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