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公共交通>正文

自动驾驶的夜行公交要来了!武汉将打造“公交都市升级版”

分享到:

7月1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武汉建设交通强国路径。

《方案》明确,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契机,武汉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衔接,加快完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长效机制,着力实现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城际公交衔接配套 的一体化发展目标,构建城市、城乡、城际“三网融合”的公交一体化格局,打造“公交都市升级版” 。

通过1—2年时间,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结构,中心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站点100米公交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现全市市域公交一体化,初步构建城市、城乡、城际“三网融合”的公交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至新城区1小时公共交通出行圈。

通过3—5年时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市域“1小时”、中心城区“45分钟”公共交通通勤可达率55%以上,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100%,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运行时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群众公共交通满意率不低于85%,武汉城市圈城际公交一体化运营成效明显。

国内首个24小时服务的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记者郝天娇 摄

在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工作上,主要有以下任务。

发展定制公交、城际公交、水上公交、空轨

《方案》提出,打造以常规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为主体、定制公交为补充、水上公交为特色、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交通网络,实现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开展公共交通线网和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构建城际、城市、城乡公交“三网融合”的一体化线网体系。

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城际公交、水上公交、空轨等公交新业态,在特定区域探索运营自动驾驶的夜行公交、微循环公交。

优化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含开发区,下同)之间的线网布局,以配套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为重点,提高新城区线网密度。加快新城区公交候车亭建设,提高新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对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后的客运站进行升级改造,为新城区公交发展提供场地支持。积极推动公交票价研究,推动公交优惠换乘政策延伸至新城区,提升新城区公交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城乡公交候车亭导乘设施设备智能化建设水平。

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全域公交一体化运营,实现武汉与周边城市城际公交无缝衔接,谋划、完善、新开一批城际公交线路,谋划、改造、新建一批城际公交换乘站,推进实现武汉都市圈九城“一卡通刷”。

编制武汉都市圈地铁城市规划,推动一批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地铁TOD示范项目实施,实现公交站场以商养站,鼓励拓展商业、物业、产业等服务功能;开展武汉公交场站配建指引研究,推动“立体综合车场+配建公交首末站”为核心的公交场站建设模式。

完善公交票价体系和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公交票价管理和调整机制,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票价体系,依据票价成本,科学合理确定票制票价。在现有公交换乘优惠的基础上,推动实施“全方式、全市域”的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
到2025年,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科学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施划一批公交专用道,力争单向里程达到300公里。提升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减少一般车辆对公交专用道的干扰,推进“公交专用道+合乘专用道”运用。

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中心城区重点推进毛坦村公交停保场、高新二路BRT停保场、白沙五路公交枢纽站、四新南路公交首末站等公交枢纽站建设,总规模31.7万平方米。每个副城设置2—4座公交停保场,新城区实现“一城一场”或者“一城多场”,满足公共汽电车停放保养需求。加大公交场站建设投资力度,到2026年,建设完成22个公交场站,新增公交停车位和充电桩1829个,为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化提供基础保障。建立完善公交场站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进行保障。

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到2025年,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100%(应急保障车辆、长途高速公交和部分农村公交除外)。

同时,《方案》也明确了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强公交法规制度化建设和完善公交财政投入政策。

 

编辑:同同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