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上海市《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公交正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电子站牌等智能设施建设,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近日,细心的市民沈先生发现工作单位附近的公交站点55寸LCD信息预报屏已悄然换新颜,“三屏联动”的科技美学刷新视觉体验,“两网融合”带来更好的市民出行体验。
此次久事公交推进电子站牌升级重点围绕“人本化”与“智慧化”展开,全新设计的电子站牌采用”黄金分割”布局理念,屏幕左上角9:16比例视频区域兼容各类影音视频和多媒体,视觉效果更舒适。右侧新增的图文专区化身“信息橱窗”,实时推送公交线路调整动态、定制公交运营信息等,也可用于媒体广告、各类宣传图文等发布,让乘客在待车时也能便捷获取各类讯息。
遵循“全龄友好”理念,久事公交对智能交互区进行全面更新升级,进一步提升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放大的“实时到站”字体为老年群体出行开启长辈关怀模式,“火柴人”车厢舒适度标识与“小轮椅”无障碍提示,为需要帮助的乘客和特殊群体提供畅通温暖的出行环境。
按照市交通委“两网融合”要求,市民不仅可以看到即将进站两班车预计到达时间,还可获取站点周边300米范围可换乘的轨交信息,实现公交与轨交“零缝隙”接驳指引。此外,市民也可以通过微信扫描屏幕下方的“久事公交服务码”,登录“乘车通”小程序,获得出行规划、充电服务、定制公交征集等更多体验。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