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压实责任,3月28日下午,南京市城建集团所属公交集团召开2025年度高质量发展目标责任大会。
会议强调,2025年是公交集团全面转型发展、“创一流公交企业”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未来五年规划的启动谋划之年,公交集团将继续坚持“公益性+市场化”发展模式,聚焦“新体系、新模式、新突破、新体验、新局面、新常态”的“六新”目标,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公交优先”全国一流的南京样本。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以品质为导向的运营优化,构建全域覆盖出行新体系
线网优化要主动深入破解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抓手,对线网进行全面体检、诊断,出具针对性的优化意见,重塑线网架构。要做好“加法”,强接驳、增覆盖、补空白。加速新辟“小蓝鲸”微循环网络,创新运营服务模式,构建全域覆盖出行新体系。
二、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的战略引领,打造提质创效经营新模式
按照“公交+N”的发展模式,继续推广“公交+就医”专线,为市民提供“零距离换乘,下车即就医”的便捷体验;试点实施“公交+快递”专线,实现同城快递“半天达”;深化“公交+销售”专线,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新场景;提升“公交+旅游”的影响力,推出景点专线、旅游直通车等专项服务;推出“公交+文创”新产品,提升公交文化影响力;开设“公交+汽修”新服务,打造“天猫”汽修服务站。
三、实施以效益为导向的资源盘活,实现内控管理提升新突破
通过准确评估、优化采购,错峰用电、优化节能等措施压降核心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积极推进综合开发,本着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原则,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加速推进所街、沙洲、花园路等地块综合开发,做好中山客厅二期项目,持续打造清凉山等新一批公交驿站的商业经营。
四、提速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畅享智慧交通服务新体验
实施“人工+数智”的组合拳,运用“公交线网优化与客流预测AI大模型”数据进行筛选对比,找准“同类项”,对客流、运力、间隔、成本等要素实施量化核算,实现常规线路优化。利用大模型逐线开展“后评价”,检验优化效果,动态评价成效,最终在产品自用的同时,向同行进行商业推广,并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提交创新申请。
五、聚焦以人本为导向的浸润工程,开创安全稳定和谐新局面
利用“驾心港湾”组织开展理发、心理疏导、健康检测、文娱活动,做好驾驶员“冷暖合一”的谈心家访,关心关爱驾驶员。深化“三微”巴士品牌,为市民带来更温暖的出行服务。利用车辆主动安全防护、岗前安全检测、驾驶员健康监测预警三大系统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数字画像”,更精准开展风险评估,实时抓好风险点防控。
六、强化以从严治党为导向的纪律保障,构建勤廉实干发展新常态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聚焦重点开展监督,构建从严管理机制,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用好用活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创新“引育并举”模式,打造高素质、复合型干部队伍。持续做好正面宣传,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确保企业整体稳定,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行稳致远、臻于至善。2025年,公交集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市城建集团决策部署,锚定目标、勇毅前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创一流公交企业”,奋力书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新篇章。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