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公交集团立足“精准服务、民生导向”,通过新辟线路、优化调整、延伸覆盖等举措,架起产城协同“快车道”、织密医疗便民“服务网”、打通城市升级“微循环”,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公交网络,为产业发展和群众出行注入新动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仙游与莆田火车站区域通勤效率低、企业物流成本高等难题,市公交集团开通了K11路高速公交线路。该线路串联莆田火车站、仙游汽车站两大枢纽,并途经艺都大道、仙港大道等产业集聚带。其全程依托高速公路,大幅缩短了通行时间,不仅便利了群众跨城出行、办事,更强化了仙游工艺美术产业、物流园区与莆田火车站区域的联动,为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支撑。
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就医出行难”问题,市公交集团开通了D150、D351、23(夜)三条医疗专线,覆盖莆田至仙游、埭头及莆田火车站沿线核心区域,直达九五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该线路设计兼顾居民区与乡镇节点,其中D351路医疗专线连接埭头镇政府与医院,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群众跨区就医的转乘困扰。“公交+医院”定制线路的布局,彰显了公共服务的温度。
面对城北总部商务区、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以及住宅区人口激增的双重压力,市公交集团对8路公交线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增绶溪路、溪白路站点,直抵莆田二中(洋西站)。调整后的线路有效串联了商务办公区、产业园区、商业区与居民区,减少了企业员工的通勤成本,同时缓解了高峰期道路拥堵问题。
自3月1日起,市公交集团进一步优化公交网络。其中,236路公交线延伸至百威雪津博物馆,10路、213路公交线直达涵江囊山公园。这些线路串联起涵江主城区与工业园区及景区,使企业员工通勤、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以及周边旅游更加便利,进一步释放了“公交+产业+文旅”的融合潜力,让城市升级的“微循环”更加高效。
莆田公交网络的持续升级,体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交通堵点、降低社会成本、提升区域活力。
下一步,市公交集团将持续倾听企业与群众的呼声,将公交网络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深度融合,让“车轮上的民生工程”成为营商环境的“加分项”、城市竞争力的“助推器”,更好地实现“线路延伸到哪里,发展活力就涌动到哪里”的共赢图景。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