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燕山新居BRT站台,济南智能网联公交1号线沿BRT车道平稳驶入站台,车上乘客结束体验后,对车辆的自动驾驶、自主识别等功能赞不绝口。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上车后发现,智能网联公交1号线虽配备驾驶员,但几乎不介入操作,车辆有自己的“眼睛”“大脑”和“神经系统”,能自主识别交通信号,360度感知周边环境,并能自动完成超车、转向等功能。
即将在起步区上路的L4级无人驾驶公交
济南公交集团技术管理部部长刘珂介绍,济南首条L3级智能网联公交线于去年12月12日示范运行,截至今年2月16日,两个月的时间已有2300多名市民预约体验。
刘珂透露,比智能网联公交1号线更智能的济南L4级公交车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即将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部署,完成相关测试后,将对市民乘客开放预约。
作为高等级自动驾驶,济南即将部署在黄河北部的L4级无人驾驶公交不设驾驶区,在特定场景下,车辆的所有驾驶操作都不需要人员介入,车内无方向盘、制动踏板及油门踏板。车辆具备自主超车、自动避障、精确进站等功能,车辆最高时速40公里。
近年来,济南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获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去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携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济南是山东唯一进入名单的城市。
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