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重庆召开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去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案件7万余件,中心城区巡游车投诉同比下降17.5%,网约车订单合规率提升至98.3%。今年将围绕执法监管、执法改革、数字变革等方面,做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网约车订单合规率提升至98.3%
据介绍,去年重庆交通执法队伍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案件7万余件,深入开展巡游出租汽车系统治理,中心城区巡游车投诉同比下降17.5%,网约车订单合规率提升至98.3%。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推动高速公路省界入口超限预警系统建设。
同时,“法治·交通运输打非治违”应用纳入数字重庆建设“一本账”,“货车超限违法行为溯源”多跨事件在永川区成功试点、并全市贯通,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全要素实景三维模型和高速公路无人机巡查系统建成投用,“电子卷宗”等数字化场景提升办案质量,“巡游出租车绕道大数据算法”等工具助推精准执法。
去年,重庆首个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行政争议专业化解中心挂牌成立,“行安我护”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成立,“疲劳唤醒”交通安全主题服务区正式启用。
将开展公交轨道准点提升行动
今年,将紧扣“1348”总体架构(即:着眼改革提质这“1”总体目标,树立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社会“3”个执法新理念,打造行安我护、渝路畅通、护民强港、质量守卫“4”个标志性品牌服务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抓实政治能力、重大战略、执法监管、惠民强企、执法改革、数字变革、发展安全、队伍建设“8”项重点任务),做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前瞻性谋划好重庆东站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管,提升航空枢纽执法服务能力,并聚焦“两小时重庆”交通圈补短板工程。
强化网约车风险管控,深化巡游出租车秩序治理,开展公交轨道准点提升行动。此外,还将开展港航海事“行业+属地+流域”联合检查执法,优化“两江游”“三峡游”服务品质。
探索“人工智能+执法”新模式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纵深推进川渝交通执法一体化发展。推进川渝《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协作规范》地方标准制定,落实川渝地区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办法和行政执法取证规则,严格实施川渝地区交通运输执法统一裁量基准和“五张清单”,加快建设标准化区域执法协作体系。
今年,重庆交通执法队伍还将推动数字变革,加快形成数字执法基本能力。比如,全力推进“法治·交通运输打非治违”应用开发建设,迭代优化“渝快政”“渝快办”上线功能;深化运用DeepSeek等大型模型AI工具,探索“人工智能+执法”新模式,按照部省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建成“第三类大件运输车辆运行轨迹偏离预警响应”“货车‘一超四罚’多跨协同治理”等场景功能。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