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日晚开始,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岛城,所带来的大风降温,让城市进入“速冻”模式。为全力守护温暖防线,供热部门投入运行锅炉、公共交通行业加密发车频次减少市民等待时间。
6日晚开始影响岛城的强冷空气,给市区带来了并不明显的降雪。据监测,7日市区最低气温-9.2℃,加上大风肆虐,人体的体感温度一度达到-17℃多。为此,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火力全开,让百万用户尽享“暖到家”的舒适温馨。热电集团目前投入运行锅炉31台,热源充足稳定。分散在各处的多热源实行联网运行,供热“局域网”的统筹兼并,最大限度发挥出所有热源的运行效率,并且实现各区域热源的相互补充保障,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寒潮前,智慧供热系统已通过外联天气预报和内接管网参数,并对用户室温远传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换热站运行参数。热电集团及所属各单位73支外协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975件储备应急物资整装待发,运行维修人员提高对重点设备和设施的巡检频次,120余名客服员真情守候温暖热线,300个供热管家团队全天候响应用户诉求,6千余个微信群与用户在线联动,交叉重叠的服务网络让市民始终感受到“温暖一直在身边”。
为应对低温天气影响,公交崂山公司维修人员提前做好车辆技术保障工作,对营运车辆进行检查,保障车辆在寒冷天气安全、高效运行。“巴士管家”借助智能调度系统关注实时客流情况,调整发车间隔。212路线和4路线调整发车频次适时加密班次,保证市民顺利乘车。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