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轮美奂的网红站台、独具匠心的主题巴士、热闹非凡的年货节,到贴心入微的暖心大巴服务、便捷高效的行李寄存、惠及民生的免费乘车、畅通无阻的旅游环线与直通车开通,再到精彩绝伦的主题车队巡游……这个春节,邯郸公交为市民和游客准备了多重惊喜。
“泥塑成语典故车厢的创意,其实源自我的儿子。”90后车长王璞笑着向记者袒露心声,“我一直琢磨着,要以‘成语典故’为主题装扮车厢,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办法。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儿子专心玩彩泥,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心想,要是把成语故事用彩泥塑出来,装点在车厢里,不就能让乘客在乘车时感受成语文化了吗?于是,我就动手干了起来。”
从“邯郸学步”到“黄粱一梦”,从“负荆请罪”到“完璧归赵”,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被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受到很多市民和游客交口称赞,并利用他车上的便利贴留下了很多暖心寄语。
这种童趣般的风格,引得不少称赞,刘静带着3岁的儿子乘车时,就以此为契机,给儿子讲起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故事。她不禁感叹道:“以前坐公交就是打发时间,现在一上车就被这些精美的摆件吸引了,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移动的文化课堂,不仅能了解到邯郸的历史文化,还能给孩子讲讲成语故事,非常有意义。”
十米车厢变文化长廊,这是春节期间乘客们乘车时最直观的感受。蛇年春节前夕,邯郸公交与市文广旅局、市博物馆等单位携手合作,打造了一条文博特色线路。其中,16路622145号车成为了这条特色线路上的“明星车”,车内外被精心装饰一新,将市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市民眼前。
陶鸭尊、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铜鎏金嵌玉三龙形饰……这些本应深藏在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如今却被画在公交车的两侧,与精心设计的车身图画巧妙融合,形成一辆别具一格的“流动博物馆”。
车头醒目的赵国“饕餮”头像,以及各式文物藏品元素的图案,使乘客一瞬间便感受到邯郸文化的深厚底蕴。车尾的“战国·青铜马”嘶鸣顿足,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车内更是别有洞天,各类博物馆相关内容的展板、拉手以及售卖箱内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的馆内创意文博礼品,让乘客们在乘车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文物复制品,还能购买到独具特色的文化纪念品。
“这样的公交车可真是少见啊,一上车以为是进了博物馆,瞬间就能感受到‘甘丹’八千年文化和三千年风采,乘完车真想去邯郸市博物馆再看看。”外地游客张晨看着车上的装饰感慨道。
亮眼的数据见证了热度。除夕至初七,市内线路客运量共计达到308.5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高达2.6倍。为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节日期间,邯郸公交还紧急加车170余部,并对10条线路延长了末班时间,全力保障大家的出行畅通无阻。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