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传统的渣土填埋处置和堆放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另因渣土含水量较大,外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洒漏现象,对交通安全、市容市貌、环境保护等均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广州公交集团下属二运公司坚定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布局,不断延伸主营业务产业链,主动切入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推动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以“二运实践”彰显国有企业的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方向
立足前期开拓的新能源渣土车运输业务,瞄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的市场空白,延伸开展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充分运用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以广州作为中心区域,辐射佛山等周边地区,深入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积极走访同行企业,摸清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把握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为开展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开局起步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科技创新体系,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采用“工程现场搭建筛分设备、自建定点分筛场地”双模式并行的方式,推动土石方运输项目和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提质增效。一方面,以白云中心站项目、芳白盾构项目为示范点,在工程现场安装精细筛分与高效压榨设备,直接在源头进行资源化处置,优化沙石处理和运输流程,有效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自建定点分筛场地的方式,对泥源开展集中筛分、压滤、固化和无害化处理,着力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的效能水平。
完善科技示范体系,加快成果落地应用
拓宽资源循环利用业务“版图”,与佛山洁源公司在白云江高地区合作建设渣土循环利用处置中心,构建布局科学、管理规范、技术尖端的处置体系,预计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00万立方米。建筑废弃物经过处置中心的层层工艺处理,“摇身”转变成为新型环保材料,并在多种领域广泛应用。自2024年10月正式启动处置中心以来,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接收进料4120吨,成功出售再生产品2575吨,项目运作取得初步成效。
未来,二运公司将潜心深耕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资源化处置能力,构建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和再生资源网络,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强引擎”,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