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成都市交通治堵新闻通气会举行,会上正式发布成都市交通治堵第二批共151项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清单,同时记者获悉,成都将对公交站台进行港湾式改造,拓宽局部路面宽度,缓堵保畅。
“第二批堵点治理清单中,我们负责牵头实施的治理任务共37项。”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梁柏清表示,该任务主要分为道路路口“短平快”改造类35项,公交站台改造类任务1项(共8个站台),交通信号灯通道改造类任务1项(共40个路口),共3大类。
据梁柏清介绍,对公交站台改造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公交站台进行港湾式改造,拓宽局部路面宽度,公交车在靠边停靠时可让出车行道方便后方车辆通行,避免公交车上下客时造成的后方车辆拥堵,“本次划入改造范围内的8个公交站台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全部改造完成。”
此外,对道路路口“短平快”改造方面,主要是对道路中央或者侧分绿化带进行局部调整,同步迁改路灯、交安等设施,释放道路资源,并重新施划交通标线,优化路段的机动车道、人行道布局,增加车行道或延长左转和掉头专用车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在路口红灯等待时间的蓄车能力,进而提高路口通行。对交通信号灯改造方面,主要是在人行道、车行道埋设或改造信号灯线网通道,增加或调整信号相位,进一步完善区域的交通信号灯功能,避免车辆交织造成的道路拥堵。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