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成都公交集团发布快速公交最新“成绩单”:自2013年营运起,总客流突破13亿乘次。目前,成都快速公交以7%的公交运力,达成近20%的公交客流总量。
作为全国首个环状闭合快速公交系统,成都快速公交已形成由16条快速线路共同组成的快速公交网络体系,总长度由60公里延伸至460余公里,覆盖了成都全市“5+2”区域及新都区、温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郫都区等各方向通道客流集中区域,最远可到达青白江区川化俱乐部,形成内联外通、横贯东西、纵联南北的“环+放射”快速公交网络体系。同时,成都快速公交体系还“无缝”接驳8条地铁线,与轨道形成“双快双便”通道网络,市民乘客出站即可换乘地铁出行。
成都公交集团还通过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开行新线、布设快速公交接驳网络等,不断提升市民出行、通勤体验。目前,成都二环快速公交站厅通勤高峰时段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班快速公交线路车辆抵达,而在二环高架桥下,则有超100余条常规公交线路和30余条微循环线路“无缝衔接”BRT站点入口,平均每对BRT站点就近接驳4条线路以上。
同时,成都公交还在K3线、k5线、k6线、K7线、K8线路上创新推出“铃停”模式,实现市民通勤速度与效率双提升。k5线升级成“铃停巴士”后,实现高峰时段平均提速6%、非高峰时段平均提速8%,市民往返温江区与中心城区整体通勤时间再缩短10分钟。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