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与轨交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的紧密衔接,更体现在运营时间的精准匹配上。中心城区轨交站点100米内公交首末站衔接线路的末班车时间已率先完成延时匹配,郊区也在继续稳步推进这一工作。以轨交9号线泗泾站为例,松江对1845路和191区间等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分别延长至23点和22点30分,与轨交末班车到达紧密衔接,有效解决了市民夜间出行的后顾之忧。今年,闵行、奉贤及临港新片区等23条郊区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也根据轨交运营时间进行了合理延长。
此外,宝山、闵行、奉贤、浦东及临港新片区等20条郊区公交线路的公交候车站牌服务信息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清晰标明了距离该站350米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名称,方便市民规划换乘线路。
奉贤新城地铁站(换乘轨交5号线)
临港大道沪城环路站(换乘轨交16号线)
此外,从政策层面,市级交通部门先后制订了《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营运服务标准(试行)》等相关规定,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上海郊区公交服务的优化升级,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成果。未来,上海将持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幸福的出行环境,为“公交都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金山龙胜路东泉新村站
崇明鳌山收花站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