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东莞巴士“响应式停靠”运营模式,已经实施近14个月,涉及在运营公交线路83条,遍布29个镇街和1个园区。10月26日起,东莞巴士新增26条“响应式停靠”线路。至此,“响应式停靠”线路达到了109条,力促公交出行效率,优化市民乘车体验。“响应式停靠”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有利于提升公交车运营效率,缩短市民出行时间。同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起停步、开关门,有助于减少车辆能耗,助力节能减排。以785路(环线)为例,2023年9月10日东莞巴士下属东部分公司在片区内推出首条“响应式停靠线路”785路(环线),线路以乘客实际上下车需求进行停靠、开关门,在途营运时间平均压缩13分钟,全程运营时间减少9.91%。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