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州地铁(含广东城际、有轨电车)线网日均客运量860.52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达69%,较2022年上升6%;广州地铁(不含城际、有轨)全年运客31.3亿人次,时隔四年之后再一次登上30亿人次的大关。这是6月12日广州地铁集团公布的2023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显示的数据。
该报告主要聚焦广州地铁在过去一年里建设、运营、经营发展及履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投入与成效,去年广州地铁总运营线路及里程达28条1066.8公里,全年完成市重点项目投资近861亿元,带动广州市轨道交通行业产值超2500亿元,为推动湾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860.98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3年,广州地铁集团纵深推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860.98亿元,突破历史新高,由广州地铁运营的市内外线路及里程达28条1066.8公里,居全国前列。
860.98亿元如何构成?年报显示,去年广州地铁集团完成国铁项目投资121.36亿元、城际项目投资142.09亿元、地铁项目306.53亿元、交通枢纽及综合开发项目287.92亿元、市政道路项目3.08亿元。
去年市内开通了两条地铁新线——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达16条653公里,进一步推动落实广州“东进”空间发展战略部署,有效填补黄埔片区交通出行的需求。在新线建设方面,共推进23条654公里地铁和城际线路建设,统筹277个里程碑节点管控,其中新开工建设八号线北延段、八号线北延段支线、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河高铁白云机场T3至江村西段等4条线路,“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稳步向前。
除了地铁的建设、运营,广州地铁集团也全面参与了广州白云站一体化项目建设,完成配套、枢纽及道路工程,助力亚洲最大综合交通枢纽顺利建成开通,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内通外联”。
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长约32%,三条线路日均客运量超100万人次
报告显示,地铁、城际客流在2023年快速回暖,全年安全运送乘客31.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860.52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69%,乘客满意度9.54分。
其中,地铁(不含广东城际、有轨电车)日均客运量857.24万人次,全年运客31.3亿人次,同比增长约32%。为应对大客流,地铁线网日均运力增加7.4%,工作日高峰期在6条核心线路增加10列车上线服务,运能提升2%。三、五号线高峰最大满载率较2019年分别下降14%和4%。全年列车正点率99.99%,线网安全运行5.1亿车公里。
去年日均客运量排名前十的地铁站,三甲依然是体育西路(46.40万人次)、珠江新城(33.92万人次)、嘉禾望岗(31.75万人次),公园前(24.40万人次)以微弱的优势领先客村(24.24万人次)位居第四。各线路的日均客运量,超过100万人次的依次是三号线及支线(180.16万人次)、二号线(107.86万人次)、五号线(101.71万人次)。客流同比增幅超过50%的地铁线路依次是APM线(66.67%)、二十二号线(60.68%)、七号线(55.20%)、十八号线(50.81%),这些线路大多都存在低基数的特点,另外还有延长线开通的加成。
根据国际地铁协会(CoMET)2023年公布数据,在全球45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多项主要运营指标位居行业领先,安全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服务可靠度排名第一,列车正点率排名第二。
城际方面,广清、广州东环城际全年日均发送旅客8806人次,同比增长104.31%。广东城际增加1列车上线,快车每日多开2对,平均间隔压缩5分钟。此外,上线四节车厢列车运营,全国首次在设置站台门的线路上实现四节车厢、八节车厢动车组混跑。广州地铁还推出了特色“计次票”“定期票”,为固定始发终到站商务、通勤旅客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在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广州地铁近年来也努力将地下空间转化为公共艺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展示平台,全年开展以“文化地铁 精彩旅程”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活动39场,先后推出“青春号”主题列车、“一带一路”主题国风手绘长卷、拾光音乐厅等文化活动,让乘客在匆忙的行程中也能感受到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技术和知识输出覆盖超100个城市,带动广州轨交行业产值超2500亿元
记者从报告中看到,截至2023年底,广州地铁集团技术和知识输出业务已覆盖超100个城市,科技研发投入5.148亿元,荣获国家、省、市区及行业等科技奖励30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33项,带动广州市轨道交通行业产值超2500亿元。
广州地铁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造血”功能,包括获得墨西哥城地铁一号线咨询服务项目合同、与越南胡志明市城铁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实现澳门轻轨东线设计连建造工程开工、承接香港北环线主线设计咨询项目等。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