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推进 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造福三地居民 车轮加速 穿越时空促融合

分享到:

“五一”假期来临,出游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有数据显示,北京周边石家庄、保定、雄安新区等小众目的地备受追捧,到石家庄逛正定小商品夜市、去雄安新区游白洋淀列入了游客的出行心愿单。

便捷出游的背后是交通一体化的持续深入。10年来,京津冀三地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加密,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交通一体化为出游、通勤以及拓展商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地经济社会生活正加速融合。

“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推进 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造福三地居民 车轮加速 穿越时空促融合(图1)

高铁保障跨省通勤

每个工作日早上6点多,保定涿州人赵宏达准时出现在高铁涿州东站,他将乘坐G6702次列车前往北京。6点45分到达北京西站后,他再换乘地铁前往西二旗的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从涿州到北京通勤虽然辛苦,但他也心满意足,“这样节省了在北京租房的开销,还能顾家,早就习惯了。”

涿州东站距离北京西站仅有62公里。在涿州,像赵宏达这样的乘客还有很多,他们在涿州东站上车坐高铁到北京上班。国铁北京局石家庄站涿州东站党支部书记孟顺凯介绍,每天早上6点至8点4分间的6列进京列车,总计发送旅客近3000人次,这大约占据车站每天发送客流量的一半以上,且大部分都是通勤人群。孟顺凯说:“通勤人群早出晚归,很多人喜欢卡着点到车站,为了迎接短时大客流,车站优化安检、检票等各个环节,合理掌握放行时机,提高了乘客的通行效率。”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拉近了三地时空距离,“同城效应”正在持续释放。10年来,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京张高铁、京哈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实现区域地级以上城市高速铁路全覆盖。京津城际延伸线、京雄城际、津保铁路等建成通车,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形成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达11295公里,其中高铁2576公里,占比22.8%。

资源要素便捷共享

轨道上的京津冀”让资源要素便捷地流通、互补、共享。

“坐高铁1小时20分钟就到了。”几年前,北京东邦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雨佳决定把生产基地布局在唐山市曹妃甸区。2019年8月,唐山曹妃甸至北京动车开通。2022年12月底,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这大大方便了曹妃甸与北京的往来。霍雨佳说:“公司现在很多客户还在北京,有时临时起意晚上见面,当天下午我们从曹妃甸坐上高铁就来了。”

霍雨佳介绍,公司搬迁到曹妃甸后的快速发展,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现在公司厂房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产能比在北京时翻了几番,产品完成升级,现正在进行无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方案的制定。他说:“公司正在大力推行科技创新,便捷的交通能让科研人员、科技资源快捷到达曹妃甸。”

京唐城际开通后,北京站至唐山站最快1小时3分钟可达。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最快运行时间预计为39分钟,北京至曹妃甸间的运行时间也将随之缩短。伴随着政策、交通、港口等区位优势,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正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曹妃甸累计实施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22亿元。

轨道交通越“织”越密

如今,京津冀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正逐步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轨道上的京津冀”仍在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在北京东部,一座“超级枢纽”正在拔地而起。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工地上,火红的晚霞映衬下,一片以钢筋作骨的巨大“风帆”高高扬起,为这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引航”。按照计划,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车站开通等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在河北中南部,由中铁六局承建的雄商高铁站前五标工程衡水特大桥、枣强特大桥均步入线上线下施工同步进行的重要阶段。雄商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之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项目建成后,北京南下将再添一条高铁通道,同时进出雄安新区也将更加便捷。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三地将持续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断提升区域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持续深化区域协同治理。(李如意)

编辑:卓卓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