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机场联络线、嘉闵线、轨交13号线、轨交23号线、轨交15号线南延伸、示范区线、银都路越江隧道、漕宝路快速路、浦业路一期、奉浦东桥等重大工程建设,19号线实现开工。闵行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落实好综合交通规划,把交通高质量发展蓝图转化为发展建设的施工图。
闵行如何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如何进一步完善路网配套,如何全面加快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闵行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谈思路、议措施、提建议。
强链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闵行区位于上海地理版图中心,是链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沟通全球的重要枢纽门户。围绕“一南一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畅通闵行发展“快车道”,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区人大代表、华漕镇招标办主任刘金平提到,作为虹桥前湾核心区域的华漕镇,上下班高峰及节假日期间经常遇到严重交通拥堵,再加上虹桥前湾地区的建设,施工车辆驶入主次干路,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朱建路目前为‘断头路’,如能早日将朱建路向东与华翔路、申虹路、华江路、绥宁路、外环线至长宁区临虹路贯通,区域内老百姓向东出行至外环线也将不再只有北青公路(北翟路)这个选项,更是能将原本需要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刘金平认为,该道路建设完成后,能极大地分流大部分车流量,有效缓解镇域内交通压力,从而盘活整个区域交通路网。
“‘大零号湾’核心区域所在的剑川路区域连接道路节点拥堵情况仍然严重、整体通行体验较差。”区政协委员、上海憨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凌峰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有关部门近期通过在剑川路新设禁行、限行等标志对通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禁”并未能解决客观通行需要。
夏凌峰建议,希望通过先“疏”后“导”、“疏”“导”结合的方式优化剑川路区域的通行体验。他表示,先行摸排“大零号湾”区域运能的客观需要,以及禁行、限行设置情况,强化统筹兼顾的原则,避免出现因“禁”“限”顾此失彼的情况,打通全区生活垃圾集中消纳点及为重大项目保障的建筑垃圾外运、建筑材料中转等几处码头客观存在需求的运能路线,提升老江川东路马路等级;同时,对于有运能需求,但短期之内无法完成运能转移的产业及企业,主动为其优化一条可持续线路。
催进度:加快项目速度
近年来,闵行区范围内轨交线路和站点的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切切实实的变化。据了解,目前闵行全区已有轨交线路11条,站点55个。今年在建的轨道项目为8个,建成后,闵行区的总里程达160公里,84个站点。其中,轨道交通项目5个,分别是13号线西延伸、23号线一期、19号线、15号线南延伸、12号线西延伸。
“19号线实现开工”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区政协委员、梅陇镇妇联主席金佳燕觉得“未来可期”。在她看来,19号线今年要开工,这是对于梅陇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根据规划,轨交19号线在闵行共有3座车站(华泾西站、联曹路站和虹建路站)和1处车辆基地(澄江路),其中三座车站都在梅陇镇域内,车辆基地位于梅陇和吴泾的交界。
金佳燕希望19号线今年可以早点开工建设完工,建议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相关部门可以提前规划、研究周边公交线路、路网建设等。她表示,尤其是华泾西站西侧比邻梅陇地区中心,站点建设完成后,可实现19号线、15号线、机场联络线三线换乘,方便百姓出行,同时该区域作为梅陇东部地区的新名片,未来将展现梅陇东大门良好的城市门户形象。“期待正式运营的这一天,可以便利市民的出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中春路跨淀浦河桥,希望尽快可以开工。”区人大代表、上海益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吴琼希望在闵行主城片区中部单元,推动莘庄城市副中心配套交通功能完善,其中,中春路跨淀浦河桥项目,她已经关注多年。让她感到振奋的是,目前方案已经确定。
吴琼认为,跨淀浦河通行主要靠七莘路桥、水清路桥,对缓解过河压力有限。中春路跨淀浦河桥项目的实施,将缓解莘庄南北走向交通拥堵情况,促进莘庄商务区交通优化。
“高速公路的拥堵和城市的拥堵紧密相连。闵行过境交通压力很大,尤其是一到莘庄就觉得堵。”吴琼建议,以嘉闵线建设为契机,加快启动沪闵路功能提升项目,加快建设沪闵路下立交快速通道,将此路口过境交通剥离,提升路段服务水平及功能,强化闵行主城片区发展中轴线通行效率。
“徐浦大桥和闵浦大桥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非常严重,仅过江就需要半小时左右。”区政协委员、浦江镇党委副书记宋梅虹提到,目前,闵行界内的徐浦大桥至大治河区段约12公里范围内,仅闵浦大桥一座越江设施,浦东浦西两岸沟通不便、早晚高峰越江交通拥堵、绕行距离远等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浦江南部地区的居民,先要往北通行至上桥,导致上下班高峰期浦江南北向交通拥堵严重。
不过让宋梅虹十分高兴的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银都路隧道将在不久后建成,这将大大有利于大浦江北部地区与浦西的沟通往来。宋梅虹建议,以加快推进东川路越江隧道建设为契机,实现浦江、吴泾、江川、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地三区”联动,打破地区与地区间的发展壁垒,实现闵行南部科创中心与浦江南部地区的交通联通、浦江两岸资源互补,产城一体化发展。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