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第一动力”引领发展 创新为苏州轨道交通注入新活力

分享到:

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是近年来苏州轨道交通不断前行的一条重要路径,从科技创新、设施创新、服务创新到文化创新,已颇具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加强科研技术力量,轨道集团编制了《苏州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四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技术创新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涌现。轨道交通建设公司项目一公司总经理郭伟介绍,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作为一项节能环保新工艺,可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速度、整体美观和结构耐用性。6号线首次全线采用预制板式整体道床,施工质量和精度较现浇整体道床均大幅提高,而且施工相对便利、安全性高,并可节约人工成本约30%。浒墅关车辆段和桑田岛停车场库内检查坑采用预制立柱结构,室外给排水、通信管沟等采用装配式预制管沟,不仅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

目前,轨道集团正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除了与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建立的“江苏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与苏州大学共建的“现代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外,轨道集团还计划联合南京大学、华设设计集团建设“江苏省轨道交通智能感知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声谷共建“轨道交通噪声技术研究中心”等。

车站建筑等硬件设施方面,围绕功能性、乘客使用舒适性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设计。例如,6号线虎丘站、拙政园站等站点空间方案中,将站厅层结构净高由4.95米调整为5.45米、公共区往南增加一跨约9米,为特色车站的装修提供了更多发挥空间,增强了乘客舒适体验。在地下构建兼顾快速过街的地铁大厅也是一大创意。8号线相城大道站是8号线与10号线十字换乘站,位于相城大道与阳澄湖中路“十字”交叉口处,交叉口四个象限均设有地铁出入口,乘客可通过地铁换乘大厅在不同方向快速通过街道而无需等待红灯,还可以45度斜穿过街,提升了换乘效率。

文化创新有声有色,“彰显了苏州特色,为江南文化注入新活力,成为苏州轨道交通的一张新名片。”轨道集团总工室工程师陈鑫炜说。在建的地铁线路中,6号线的装修概念为探索苏州过去、现在、未来,体现苏州古韵今风的旅游特色线;7号线主要呈现苏州最美的现代和科技风景线;8号线为苏州古城外围的绿色都市时尚主干线;10号线(苏虞张段)将原装修设计中的艺术墙设计内容拓展为艺术空间一体化设计,进一步提升车站空间品质。

轨道交通运营方面,科研创新也在持续推进。轨道集团运营公司技术部工程师张单介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苏州轨道客流分析研究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该项目通过对手机信令大数据、公共交通大数据、调查数据等的融合分析,可全方位掌握轨道乘客出行行为,详细分析轨道交通客流特征,深入剖析轨道客流发展症结,提出改善建议,助力换乘衔接设施优化、接驳公交线网优化及轨道客流预测精度提升,提高两网融合水平,支撑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编辑:卓卓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