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凌晨,在江汉路与积玉桥之间江底40米深处,被称为“万里长江地铁第一隧”的武汉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内,百余名检修工正在检修维护设备,一派繁忙景象。自2012年底2号线开通至今,这群“江底守隧人”守护着每一趟列车、每一名乘客的安全通行,已进入第10个年头,迎来第10次年度“大体检”。
隧道里的“点灯人”照亮穿江路
“江汉路1号信号机开放绿灯。”7日凌晨3时40分,在距离积玉桥站1500米的40米深江底地铁隧道内,2号线积玉桥信号工班检修人员陈志远检查确认信号机正常点亮,打开后盖检查主副灯丝正常工作、测试电压正常、确认所有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后,关上盒盖,清理现场,当日作业完成,收拾工器具步行回到车站。这也标志着过江区段信号设备第10个年度整修工作完成。
列车在隧道内运行依靠信号指引,信号机因此被称为“列车的眼睛”。而武汉地铁2号线的越江隧道为双线双洞,最大埋深46米,在长达3100米的过江隧道中,共有8架四显示信号机共32个灯位。陈志远班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其中一项就是保障这些信号机工作状态良好,信号指示正常,他们又被称为隧道里的“点灯人”。
“2号线开通10年来,平均每个灯的变换次数高达200万次,每一次准时亮起变换,就是指引着一列车的准点、安全通过。”陈志远介绍,列车每天在江底隧道内来回穿梭,信号机不断变换,就有可能导致灯内接线松动、元器件老化、灯泡断丝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昼伏夜出守好这些信号机,指引列车正点有序行进、安全准时过江。
用脚板走出安全行车“路”
“行车钢轨在列车的冲击下,每天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去精心养护,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武汉地铁线路专业2号线中山北工班工班长邓大钊说。2号线开通十年来,他一直坚守在这条线路,过江隧道就在他的工作范围之内。邓大钊说,2号线过江隧道内平均2分钟就有一趟车通过,高峰时段更是1分多钟一趟,是武汉地铁最忙的过江区段,守好繁忙的隧道,是担当更是责任。
凌晨1时出发,破晓时分而归,邓大钊携带20多斤重的工具徒步巡检江底隧道“路面”状态,检查轨道线路几何尺寸。邓大钊总结出“走到、看到、排查到、整治到”“四到”工作法,在全班组员工进行推广:不论是钢轨、扣件、轨枕、道床,还是轨头、轨腰、轨底,要一处不漏巡检到位;轨道的轨距、水平等要确保控制在维保标准范围内。
10年来,邓大钊和他的工友们在这过江隧道里,巡查轨道2000余次、目测铁轨15万次,弯腰26万次、拧紧螺栓32万根、记录数据12万组……
7日凌晨,邓大钊利用动态轨检车检查测量出的数据显示,轨距、水平、横向加速度等综合指标达到一级水准。这群年轻的检修工用脚板丈量出的行车钢轨平稳度,是对乘客安全出行默默守候的印证。
波涛汹涌的江底工作很辛苦但值得
7日凌晨2时许,武汉地铁综合维修专业2号线螃蟹岬工班工班长裴飞组织班组成员,分成4个小组,对春节以来完成年度检修工作的过江区段8台风机开机半小时测试,确认运行状态良好。
地铁运营时段的列车如同“活塞”一样,通过挤压方式让隧道区间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每天结束运营和开班前,所有风机工作一小时,如遇突发情况如区间疏散等就要及时开启风机,确保隧道内空气流通,保障乘客呼吸安全。从江汉路至积玉桥的过江区段隧道内,设有8台4.4米高的巨型风机,承担着整个过江区段的通风散热和应急情况下通风的“使命任务”。“每台风机‘吞吐’风量相当于八级大风。”裴飞说。
扎根2号线检修一线十年的裴飞团队,除了将维保技艺烂熟于心,他们还总结推出了“诊—测—治”三级维保及应急响应机制,将关键部件专项功能检测嵌入日常,增加巡检频次防止设备“亚健康”。
“提高区间隧道‘呼吸系统’的免疫力,守护地铁‘肺部’健康,我们责无旁贷。”裴飞说,在波涛汹涌的江底工作很辛苦,但很值得。”
国际客车展获悉,11月5日,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10月份产销数据快报。快报显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车实现销售3221辆,同比增长43.22%。其中,大型车1321辆,同比增长10.82%;中型车1461辆,同比增长 84.94%;轻型车439辆,同比增长64.42%。 宇通客车作为国内客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宇通客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为宇通客车的销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国家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断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运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也为宇通客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推荐:上海国际客车展参观报名 上海国际客车展展位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