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渝昆“十三拐”:“拐”进心窝子的希望路

分享到:

初到彝良,天气阴冷,空气中还夹杂着雨后泥土的味道。地面上湿漉漉的,远处的山被薄雾笼罩着,山顶若隐若现。驱车几个小时,笔者一行终于在深夜之前抵达了目的地——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世界最长的350公里时速高铁隧道——彝良隧道。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边是稀疏的农家灯火,周围的雾撕咬着想把人湮没,仙境般的乌蒙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第二天清晨,一缕阳光突破云层洒在峡谷之间。放眼山野,渝昆高铁云贵段的“亮点工程”——彝良隧道2号斜井“十三拐”便道犹如一条玉带盘旋在山岭之上,蜿蜒逶迤,直插谷底。红顶白身的临时建筑物,静静地依傍在便道两旁,安静得犹如一幅画。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这是一条充满决策者信心的路

在确定斜井施工任务后,项目部领导班子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入现场考察。初步拟定3条线路,结合洞口位置和周边环境对3条路线进行初步勘测。

第一条线路多为既有土路,易修,但运距达到40多公里,运输成本会大额增加。且穿过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要走特批手续,程序太过繁琐,无法确定具体的施工时间。

第二条线距离适中,大部分通过河流,难度不高但施工时间太久。想在业主方精品工程评选中脱颖而出,于项目而言,缺少的就是时间。

施工难度最大的是第三条线路。山路崎岖,怪石横立,坡度陡峭,树木茂盛,地表全貌不得而知。但运距最短,就隧道建设综合考虑,长远收益最佳。

经多方多次研判,项目一致同意选择第三条最难线路。“干项目就是要效益优先,我们团队所有人都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敢闯敢干的担当,面对挑战善于碰硬的决心。”项目施工负责人言语中尽显当初决策的信心。

迎着挑战上,顶着压力闯,这是一条充满建设者智慧的路

“隔空对话五十米,见面却需十公里。”山高谷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便道全长7.5公里,纵向高差却达到了惊人的600米,想要修一条路,谈何容易?

选定路线后,在只知便道起点和终点及简单的踏勘情况后,现场专班根据现场勘探的数据和村民的意见,在施工现场直接决定线路方向,根据地形确定征地线范围。项目仅用7天便完成了近200亩170余户土地分户及拆迁工作。

“最高峰时现场每天有40余台机械同时作业,一片大干景象,进展顺利。但到了最后1.2公里时,地势更为险峻,施工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回忆起最后阶段的艰辛经历时,现场副经理李兴伟满是感叹。

受雨水冲刷影响,其中有500余米的塌落段,岩石坚硬,泥土松软,水系较多,工期进展缓慢。因现场地质条件,个别路段每天沉降量达到了50厘米。项目部果断部署,立即组织路基换填,否决了“咬合桩”“栈桥”等相对稳妥但耗时的方案,通过大面积修筑挡墙来加大弯道半径和稳固程度。

“为在有限空间内选择最佳线路,我们在峭壁上共计采集6万余点位进行线路规划。”测量班长姜礼鑫介绍。

那段时间,施工中的难题不止如此。项目拧成一股绳,顶住了压力,以坚定的决心战胜各种困难,仅用一个月就拉通了便道,确保了隧道工期。2022年9月23日,2号斜井顺利进入正洞,正式进行主体施工环节。这一重要节点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进一步鼓舞了参建者。

“绿色,是渝昆高铁设计者和建设者的共同愿景。便道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机械施工到哪,植被恢复到哪,最大限度减少了植被破坏,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路子。”谈起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工区党支部书记张琛魁有着更深一层的思考。“建设绿色铁路,仅注重沿线生态环境保护还不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高效施工,让绿色基因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更能彰显绿色效益。”

精雕“工笔画”,细琢“绿文章”。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如今的便道,鲜花绽放,绿树成荫,一“拐”一景,一“拐”一文化。建设者们正用独特的智慧维护原生态,打造出了与自然相融、与山水相依的绿色施工理念。

“借题”发力,助力致富,这是一条饱含当地百姓期盼的路

有谁能想到,这条混凝土硬化的便道是村民口中第一条“像样的路”。

过去村民出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由于交通不便,许多人不得已搬离了故土。

当地倒腾农产品的罗师傅深有感触:“像这里的竹笋、天麻、核桃在县城都可以卖个好价钱,可是每次都要人背马驮,来回折腾,我们也不愿去了,村民卖东西的销路也少了。现在好了,从这条路到主路,我一天可以跑几十个来回。带出去的是农作物,带回来的就是真金白银。”

村户虽少,修通的便道也带了一些市井气息。离开大山多年的小潘最近在便道旁开办了工地超市,里面货架备齐了工人日常的生活用品,招牌羊肉米线最受大家喜爱,门口的台球桌也常有人光顾。“现在真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我的几个亲戚都在高铁隧道里干活,收入十分可观,去外省打工的青壮年也逐渐返乡了……”小潘谈起高铁建设带来的变化时有说不完的话语。

采访完当地百姓的真实感受后,山顶小学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和隧道里轰鸣的机械声相映成趣。不仅要让孩子们拥有一条联通内外的便道,还需要一条安全可靠的高速铁路,彻底解决出行不便的难题,走出大山,追寻梦想,书写人生。渝昆高铁的建设,承载着当地人民热烈的期盼,是发展的经济路,是巩固脱贫攻坚重要成果的致富路。

高质量建设“精品、智能、绿色、人文”铁路工程是渝昆高铁建设的理念目标。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工点施工也在积极推进中。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网,大幅压缩重庆至昆明的铁路出行时间,极大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将推动滇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紧密连接在一起,构建形成“2小时高铁经济圈”,促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小鹿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