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兰张三四线铁路』新乌鞘岭隧道贯通,中国高铁将再度穿越高原

分享到:

11月6日10时16分,随着最后一榀拱架的安装完成,历时1226天的艰难施工,新乌鞘岭隧道全断面终于胜利贯通,为兰张三四线铁路早日建成通车书写了精彩一笔。

乌鞘岭地处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位于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平均海拔3000米,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摄氏度,全年冬期施工时间长达7个月,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有“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

新乌鞘岭隧道是我国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也是我国第一座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管理,中铁第一设计院设计,中铁十五局、中铁三局共同承建,中铁二院监理公司监理。作为兰张三四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兰武二线既有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为双线隧道,是全线最长的特长隧道。

中国铁建首席专家、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李国良说:“新乌鞘岭隧道设计中充分运用了铁一院近几年在软岩变形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采取调整仰拱曲率、加大预留变形量、径向注浆、双层支护、机械化施工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变形,由于变形造成需要拆换处理的段落控制在了1%以内,设计非常成功。”

为应对项目所在地的高寒气候和冬季施工要求,参建团队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对拌和站、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区均实施全封闭管理,采取地面敷设供暖管线等有效方法,确保冬施期间料仓温度达10摄氏度以上,混凝土出机温度达15摄氏度以上。

为应对隧道软岩大变形围岩和断层破碎带施工,施工单位分别成立专家组,开展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技术攻关,优化开挖工法。先是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使用先进的钻注锚多功能一体机进行超前预加固,控制围岩变形;然后通过悬臂掘进机施工隧道软岩大变形段,并采取加强支护等有效措施,确保大变形段“一次成洞,一次成形”,最后再利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成功破解了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施工难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大力推行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深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创新建立项目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引入“BIM+GIS”、远程监控、人和设备芯片定位、预警管理系统和VR体验等高科技管理手段,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设备管理4大模块为核心,有效整合了12项管理功能,在安全质量管理上实现隧道掌子面重点区域和关键工序高风险点管控智能化、可视化、动态化,极大提升了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物资设备等综合管理水平。

新乌鞘岭隧道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地,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各参建单位为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据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周建明介绍,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及饮用水源,项目对施工便道两侧、隧道洞口裸露区域全部进行了绿化;生活区、拌和站建立了雨污分离系统;拌和站安装“废水废渣分离回收绿色施工系统”,对生产混凝土产生的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在隧道洞口建立污水处理站,采用沉沙+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过的水达到I级A标准,再用于掌子面施工、道路洒水降尘及绿化;洞内斜井下游设置三级沉淀池,沉淀后的清水用于掌子面施工,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祁连山保护区内实现生产生活排水“零污染、零排放”。

兰张三四线铁路贯通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二五”“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全线贯通后,将成为兰州至新疆方向继兰新高铁之后的第二条高铁通道,将成为有力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黄金通道。

据悉,建成投入运营后,兰州至张掖间将实现3小时之内通达。

编辑:同同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