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人员监控管理系统、无人机原地貌复测、手机智慧监控……智能化、科技化、可视化正成为济潍高速建设标签,为施工安全、质量、效率护航。
在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济潍高速第二标段,马家峪隧道进口监控操作室大屏上,显示着现场监控视频、实时地图、应急响应、第三方监测、轨迹回放、人员定位等多个栏目,工人樊绍宏的工号、姓名、班组、运动轨迹一目了然。一工区安全员韩庆峰介绍道:“隧道入口设置了实名制安全通道,每个人的工种、个人信息全部录入系统,现场所有进洞人员安全帽全部安装定位芯片,洞口安装基站与安全帽内定位芯片相连,可实时定位工人位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进行精准救援。”
隧道人员监控管理系统
隧道人员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对马家峪隧道进行全方位在线实时监测,实现对隧道监测的信息化、实时化、三维化、网络化,使项目部人员可以快速、及时、准确掌握洞内情况。
据项目书记王豪杰介绍:“该项目体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项目全长17.6公里,面对项目点多面广的情况,项目部采用了一系列智能化手段提质增效。”
针对全线地形地貌复测难度大的问题,项目部首先启动无人机复测,通过飞机扫描原地面,形成立体地面点云,运用纬地、CASS、测设大师等软件,导出路基断面图和路基计算表。无人机复测大大节省了人力,较之前人工复测节省近一个月的时间。
项目部采用智能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在四工区运用手机智慧监控,技术人员可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移动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通过现场施工数据的动态反馈,实现环境、温度、湿度在线监控,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及时处置异常情况,保证施工质量。
“以前浇筑混凝土必须专人盯控,现在有了手机智慧监控,我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现场情况,切实做到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减少了安全隐患,效率也大幅度提高。”该项目副总工程师郑海波说。
为保证工程质量,该项目部还引进溶洞探测仪,对桩基底部进行监测。“项目桩孔是旋转钻孔,桩孔都是泥浆浆液,人员无法到达桩底进行探测,溶洞探测仪可直接通过声呐对桩底10米以下是否有溶洞进行探测。”项目试验室主任商小科介绍道。
溶洞探测仪
同时,项目部还利用采空区可视电视对采空区进行勘测,实现采空区可视化,深入“探”“诊”“治”,对采空区进行探测与隐患治理,确保采空区及时回填,保证桩基质量。
此外,该项目部还采用了液压式模板、焊接机器人、红外线投线仪等20余项智能化技术,用科技为济潍高速建设赋能。
12月26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生活方面,全市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100%,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 据介绍,绿色经济是贵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绿色生产方面,贵阳市绿色工厂累计达56家、绿色工业园区累计达5个,前三季度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6.06%。 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市累计创建绿色物流园区9个,全市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61.75亿元,占全省近50%。 绿色生活方面,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4%;绿色文明方面,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比例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9.4%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据统计,2024年以来,贵阳经济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年末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