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网站首页返回旧版
>轨道交通>正文

科技沃土育出创新发展“丰产田”

分享到:

从攻克高原隧道通风缺氧世界级难题,到成功解决万年古冲沟地质中开挖隧道罕见技术难题;从屡创国内高铁领域转体桥施工先例,到建成国内首座TOD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从彻底结束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到西北戈壁填补国内风沙防护研究的空白……多项世界之最、国际先进、国内首创,成为中铁十七局五公司锻造核心竞争力、拓展品牌优势的生动实践。

科技“强赋能”,发展“育新机”。近年来,该公司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人才创新环境持续向好,品质、效率、动能如同细密如织的神经网络和血管不断滋养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筑高地,强基劲骨“底子”厚

拉(萨)林(芝)铁路扎绕隧道水压光面爆破效果

晋北怀仁集大原铁路建设现场,一项基于BIM技术应用研究、作用于节能降损的预制箱梁工序优化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发育“高精尖”专项施工技术,自立自强是关键。

该公司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基底的科技创新体系:聚力“最强大脑”,于2014年成立技术中心,紧扣长大隧道、深水桥梁、深基坑开挖等技术含量高、设计结构新、施工难度大的业务板块制定科技创新实施计划,指导帮扶一线推进课题研发、技术创新,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核心技术;聚力“健硕体魄”,以拉林、浩吉、郑太、运三、集大原等重难点工程项目为依托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精心优选各级职工代表组建科研攻关团队,钻业务、优工艺、强技能、攻难关,推动科研成果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和加速转化。

“这本‘小百科’包涵了项目技术工作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过程管理及科技、测量、试验等相关技术工作的管理内容和流程,实现了基层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经公司、项目两级专家历时4个月反复研讨论证的《项目技术管理指导手册》一经印发,便快速在施工一线普及使用。

围绕线路及路基、桥梁、隧道及地下、市政、房建、综合管理及信息化、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该公司相继出台实施科技管理、专利管理、项目技术工作考核等5项规章制度,对企业科技成果鉴定、工法研究、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4大类别进行规范指导,为科技创新工作进基层、进班组、进掌子面绘制了“路线图”,有效保障了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等各项目标实现。

十载奋进路,以机制、制度为抓手,加快实现科技创新“点—线—面”全面布局,全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支撑企业开拓市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该公司2017年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4、2017、2020年连续3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研经费投入保持3%,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至60%,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汇质能,攻坚探新“底色”优

浩(勒报吉)吉(安)铁路采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区重载铁路隧道综合施工技术》

一项项精品工程如何“崛起”,一张张靓丽“名片”从何而来?高品质建设的自信来自深厚的技术功底,更离不开创新实力的坚强支撑。

2016年7月15日“中国高铁升级版”的郑徐高铁上,我国两列标准动车组完成了时速420公里的高速交会试验,刷新了实际铁路运营线最快交会世界速度。而这条集多项“中国制造”高铁技术于一身的线路,也融入了该公司建设者的智慧。技术团队从轨道板制造,底座和隔离层施工,轨道板铺设、精调及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制备和灌注质量控制等方面持续创新工艺、升级设备,系统形成了《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成套施工技术》,自主研发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年产量高达2万块,并相继在京沈客专、济青客专、昌吉赣铁路、商合杭铁路、郑阜客专推广应用,为建立完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从技术上寻求突破、创优创效,靠‘单打独斗’属实难上加难。”协同合作、融合发展势在必行。该公司建立完善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联合研发平台,重点解决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先后与北京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铁一院合作研发《砂质Q3黄土水-力耦合特性及黄土隧道安全施工关键技术》《单线单洞高原特长隧道修建及运营保障技术》《高速公路分岔隧道连拱段独立双洞法修筑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自主攻关的《复杂城市环境下多层次地下空间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深水嵌岩式基础锁扣钢管桩围堰不封底施工技术》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形成一批实用性强、有特色的先进工艺、工法及专利技术。

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中国施工企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微创新技术大赛二等奖2项、山西省太行杯土木工程大奖5项、广东省詹天佑故乡杯土木工程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省部级工法23项、软著权3项,获得山西省第一届优秀专利奖1项……在科研成果“强引擎”的加持下,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变量”正转变为核心竞争实力“最大增量”。

聚星火,育才添智“底气”足

组织举办房建专业技术人员首期培训班

从“筑底提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短短几年间,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与人才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核心技术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他们针对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分层培养模式,以科技成果、QC成果、“五小成果”研发以及优秀工法论文申报等为抓手,让初级技术人才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效活动中提升理论水平、转化实战能力、坚定职业成长方向;借助首席专家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科研攻关团队等的引领辐射效应,鼓励中层技术管理人才深入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科研能力及管理水平;培育企业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发挥专家队伍在企业决策参谋、咨询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专家队伍价值创造能力。

解“痛点”疏“堵点”。选拔聘用包括隧道与地下、桥梁、房建、试验、测量等领域在内的“公司+项目”两级工程技术(技能)专家,并严格考核管理,专业技术干部晋升路径不断延展拓宽,关键领域专业力量得到凝聚提升。加大薪酬改革力度,制定出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薪酬分配方案,尤其突出关键岗位和管理骨干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技术创新、缩短工期等就是重要的创效点,实现项目总工收入待遇与党政主管齐平,企业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注册类证书补贴、科技奖励等覆盖范围、提升幅度均创历史之最,全面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立志技术成才、实现职业价值。

46名技术骨干聘任为公司工程技术(技能)专家,96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提职提级走上项目总工、工程管理部等关键岗位。如今,在该公司工程建设最前沿,一支由骨干管理人才、中层技术管理人才和初级技术人才组成的科研人才梯队已然成形。

编辑:小鹿

行业数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