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获悉,3月20日,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会上获悉,《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近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正式印发实施。
根据批复,石家庄都市圈可以优先承载国家重大生产力、重大研发平台、重大项目等布局,同时也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有助于争取2025年国家在城际交通效率提升、城际铁路通勤、公路铁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都市圈国债支持。
根据《规划》,石家庄都市圈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衡水市、邢台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石家庄市(不含重点生态功能区),定州市、辛集市,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区、深州市、安平县,邢台市襄都区、信都区(城区)、任泽区、南和区、柏乡县、宁晋县、隆尧县、沙河市,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32万人。
依托这一空间范围,以交通干线、流通走廊、生态廊道为纽带,以战略性功能区和相邻城市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协同构建“一核两极、两圈两廊”石家庄都市圈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即石家庄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创新策源、产业引领、资源组织、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两极”,即邢台市、衡水市,发挥区域支撑作用,打造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两圈”,即构建功能完善、高效协作的通勤圈,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的协作圈;“两廊”,分别为沿京广线综合发展廊道、沿石黄线综合发展廊道。
《规划》明确,到2030年,石家庄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发展影响力显著提升。展望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能力、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秀美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明确了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主要包括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撑、合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力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圈、共筑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态环境、联手推进文旅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等7个方面。
针对都市圈涉及行政区域、合作领域众多的现状,《规划》重点提出建立规划协调机制、构建政策协同机制、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强要素资源保障等创新性体制机制。同时探索能源、水利、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政策,确保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目前,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石家庄都市圈建设的若干举措,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
“石家庄都市圈建设坚持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具体总结为‘四个一’,即一个机制、一张蓝图、一揽子政策、一批项目。”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袁培红表示,该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和都市圈各市,围绕《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聚焦重点任务,加快石家庄都市圈建设步伐。
近年来,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6+2+2”城市更新行动成效凸显,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系列的成绩和进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3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2亿人次。3月份,客运量环比增加4.8亿人次,增加20.0%,同比增加0.8亿人次,增加2.9%。2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47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8.3%,同比减少4.3%。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8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803万人次,进站量5888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71万人次,进站量1015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