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过去每班最多检测七八公里,如今有了这台机器人的加持,每班可以检测三十公里,巡检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现场检测人员盯着机器人的屏幕“爱不释手”。
近日,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引进的城市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成都、资阳工务委外维保项目一经投入使用,就受到了现场作业人员的青睐。
以往,城市轨道线路维保的巡检工作主要依赖人工作业,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在面对一些复杂情况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升巡检质量和效率,公司引入先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具备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为地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地铁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了多种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检测设备,犹如一颗精密的“智慧眼”,能够捕捉到地铁线路的每一个细节,大到钢轨、道岔,小到接头、扣件,能够通过图像进行实时采集,快速识别出各种病害和潜在隐患。同时,通过智能诊断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检测完毕立即自动生成详细的巡检报告。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提高了检测质量,也极大地降低了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
“之前人工巡检时,要不停地弯腰,每个班巡检八公里,要走两万多步,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现在检测时,坐在机器人上,只需要盯着屏幕就行。幸福感简直爆表啦!”检测员谈起机器人时,激动地说道。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