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青岛地铁线路建设提质增效。6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段实现高水平开通,三期7条线土建工程过半,“轨道上的青岛”加速成型。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线线网运营畅达幸福。运营线路增至8条、352公里,全年运送乘客5.29亿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4%,16项关键指标13项全国第一,乘客满意度连续8年非常满意,员工使用AED成功挽救4名乘客生命,21人获评见义勇为荣誉。运营服务获网友“配享太庙”的美誉和为青岛“上大分”的赞扬。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TOD开发稳步推进。11个项目、123万平方米开发助力城市更新建设,青岛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站城一体化运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强助力。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经营改革成效初显。明确“五化”改革方向,搭建市场化改革目标体系,经营活力极大激发,市场化改革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资本运作保障有力。发行的PPN、超短融、中票等均创国内同类债券最低发行利率。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低空经济抢抓机遇。成为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平台企业,构建了“低空经济+轨道交通”双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战略引擎。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国家示范工程TACS、饰面高性能混凝土、复合储能等一批先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垂域大模型加快研发,智慧城轨、绿色城轨建设走在全行业前列。创新成为青岛地铁最鲜明的标志。
过去一年,青岛地铁“三位一体”推进有力。一流目标体系充分发挥牵引作用,班组建设持续夯基固本,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赋能一线能力,三者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相辅相成,为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成为全体干部职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最有效、最有力的办法。
张君对2025年的工作提出三方面要求:
强化目标导向、争创一流,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要坚持把“产品卓越”作为立企之基,二要坚持把“品牌卓著”作为兴企之本,三要坚持把“创新领先”作为活企之要,四要坚持把“治理现代”作为强企之策。
强化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一要提升资金平衡能力,二要提升降本增效能力,三要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四要提升政策争取能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始终坚持”,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三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四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