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前,广州地铁工程车维修和驾驶分属不同部门,驾驶部门对于工程车人工驾驶存在的痛点没有技术能力通过设备改造来解决,2016年以后,工程车驾驶与维修融合实施一体化管理,车辆、信号、乘务多专业协同创新,这个问题才得以积极推进。从2019年起,广州地铁牵头进行联合攻关,最初开发适用于地铁工程车使用场景的行车安全监控设备。同时为了解决电客车场段运行人工驾驶风险高问题,研究共用工程车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原有地面设备,仅需在电客车上安装便携式小型车载设备,实现了电客车场段运行安全辅助防护。
项目组选取开放信号系统接口的广州地铁7号线进行基于获取信号系统数据的工程车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线路异物入侵防护系统及电客车车辆段行车安全辅助防护系统进行示范应用。另外,选取了未开放信号系统接口的广州地铁14/21号线进行了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
专家组分别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邱伟明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发背景、历程、试点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意自主化城轨车辆行车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