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今天给大家介绍合肥地铁8号线供电智能巡检机器人。供电智能巡检机器人也叫供电智能运维系统,设置在车站、主变电所内。对比以往线路需要全人工巡检,8号线一期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构建了可视、可管、可控的变电所无人值守体系。
它能“看”又能“记”
供电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沿着既定轨道路径,按照设定巡视周期,对变电所内设备状态进行巡视。平均每次巡视2小时左右,每次巡视800-1000个点位。它能够通过开关标识、指示灯状态等信息,智能识别故障状态,进而“查看”故障报文,“记录”故障信息,故障判断率高达99.8%。
它能“测”又能“听”
它除了能够完成工作人员日常的监测工作,如温湿度测量、局放监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监测,还能进行噪音监测。通过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环境异常,监测设备局部放电,及时发现设备着火、变压器故障等异常情况。
它能“转”还能“躲”
它具有最大310°的旋转角度,监视范围能够覆盖几乎全部的变电所设备,遇到障碍物时,还能主动停下来进行避让。
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在8号线一期11个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2个降压变电所、3个跟随所全面投入使用。投用后巡视效率较以往线路提升了20%,且能节省自维人员约18人。
未来,合肥轨道将不断发挥科技创新力量,赋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