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香港科技大学(HKUST)与香港地铁公司(港铁)联合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学 – 港铁联合实验室」,目前该项目通过应用创新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成功模拟和预测香港市民出行模式的变化,为港铁的车务管理团队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实验室的核心研究项目之一是开发并应用动态模拟数字孪生模型,该模型结合了港铁的日常运营数据,以及多个交通工具(包括巴士、电车和渡轮)数据,通过模拟不同的运营情境,预测乘客流动的变化。该技术能够帮助分析各大转乘站的人流分布,从而在需求高峰时实施精准的客流管理,包括增派人手、增强乘客信息服务和鼓励乘客选择替代路线,以有效分散客流。
该项目的初步结果显示,数字孪生模型在车务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正面效果,并为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联合实验室正在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新铁路线启用后,或在大型活动期间预测和管理客流变化。
港铁公司创新及车务总监李家润博士表示:“港铁始终致力于将科技创新应用于提升车务运营及管理效率,以为乘客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服务。我们为联合实验室团队的杰出表现感到骄傲,团队在项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在应对不同营运挑战时的能力提升。我期待与香港科技大学及其他合作伙伴继续深入合作,推出更多创新方案,推动智慧铁路与智慧城市的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 – 港铁联合实验室」于2022年6月由港铁公司、港铁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极智慧城市研究院共同成立,旨在深入研究并应用智能科技,推动智慧社区及智慧出行的创新发展。通过与港铁的紧密合作,实验室根据行业需求,开发了多个量身定制的项目,涵盖市民出行和生活的多个领域,助力香港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中迈向新的高峰。
城市公交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运行韧性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报4月17日报道,今年1至3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服务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亿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运量781.3万人次。 在如此高强度运营压力下,像大庙站这样的大型换乘公交站点无疑发挥着城市“毛细血管交汇处”的重要作用。市民对于公交车出行的诉求不仅是“时间准”,更希望“站点清楚”“出行方便”。为此,站台公司在设计与规划公交站时也在不断改进。 站台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市路网的建设和变化,乘客人数的不断调整,我们会常态化地进行客流分析,再结合公交候车、停车的难易程度,市民热线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实时融入公交线路规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