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株洲一家企业总部大楼的搬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成立65年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进行了其发展史上第三次搬迁。每一次搬迁,皆标志着这家企业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次搬迁,以“众创中心”和“时代”为名的新址,也寓意着这家企业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汇聚全球智慧,共创未来基业。
2024年,株洲所时代大厦 来源:美丽株所
多年来,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轨道交通产业,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跑,成为中国高铁“金名片”上的闪耀光华,不断推进国家交通事业的新跨越和新发展。
扛鼎大国重器
无论是在地下蜿蜒的地铁列车,还是在城际、远地间奔驰的动车组,以及高原、高寒、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的高铁列车,在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中,都能够看到“株洲制造”的身影。
复兴号列车行驶在雅鲁藏布江畔。企业供图
在最能代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实力、株洲研发制造能力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上,株洲企业攻克了高速牵引与控制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贡献了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等一批核心装备。装载着这些尖端科技的株洲造“复兴号”列车,如绿色的长龙,以时速160公里攀爬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在最能代表新一代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前沿的在研装备上,株洲企业同样表现抢眼。
目前已进入整车装配阶段、即将在2024年内下线的在研项目CR450动车组,装载着株洲企业研发制造的全新一代牵引系统装备及核心动力“心脏”产品。而这列动车,在研过程中已创下了动车组明线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和隧道交会时速840公里的新纪录。
正在试验线上进行各类场景验证的中国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其高速磁浮核心动力装备及相关技术支撑都来自株洲。
在代表未来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轨道交通装备上,株洲企业也在先行一步。
株洲企业研发制造的“大力神”火车头,拖动我国载重最大货运列车——3万吨级重载列车成功开行。我国首台大功率氢能源动力调车机车,已在新朔铁路巴准线四道柳站首次完成万吨装车试验。
向“新”而行,在不断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实现历史性飞跃的征程上,株洲一直奔跑在最前沿。
传递中国声音
从常速到高速、从普载到重载、从引进到出口的产业更迭中,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全球舞台发出更强音。
自2023年10月17日开通以来,印尼雅万高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高效的运营,成为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市场成功落地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作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项目,雅万高铁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都采用了中国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和标准。跟随雅万高铁项目,来自株洲的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充电机等不少核心装备部件产品,在世界舞台彰显株洲制造实力。
从产品走出去,到方案走出去,株洲轨道交通企业在更大市场崭露头角。
今年3月,墨西哥城,中车株机承建的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新造车辆载客运营。该项目是中国中车首个海外“系统+”项目,涉及投融资、车辆新造,以及既有车辆通信系统、线路及机电系统全面现代化升级改造、全系统维保等,服务期长达19年。在项目建设中,中车株机公司不仅实现了中企自主研制胶轮地铁列车的首次出口及海外投运,更以本地化生产带动当地供应商100余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与当地多所院校合作培养本地化人才,全方位带动了当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写下生动注解。
在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管理的出海“五本模式”下,株洲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国门,正在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业务已实现对全球六大洲的覆盖,与5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除既有的亚非拉市场外,陆续获得欧洲、澳洲等发达地区的市场订单,累计金额逾140亿美元。
文化的声音也在传递。今年9月,依托中车株机企业社会责任与文化交流中心(奥地利)建设的中国中车“绿驰”交流空间(奥地利),在维也纳启用,将承担起中国中车品牌形象展示、低碳绿色理念推广、海外文化交流等功能。
新质赋能百业
立足轨道,裂变迁移。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在不断拓展产业边界的过程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百业,持续演绎着新跨越、新发展的动人故事。
基于轨道交通产业的深厚技术积淀,将高铁技术跨界平移至轨道外产业板块,如今,被誉为“立起来的高铁”的风电产业,已是中国中车“一核三极多点”业务结构的重要一极,而株洲是中国中车风电产业板块重点布局、全国风力发电装备核心产品集聚最全的城市;承担下一轮“动力革命”重任的永磁产业,中国中车最大的永磁产业基地也已落户株洲,正在新一轮的技术应用及装备更新中,加速央地联合打造国内外永磁动力技术策源地;围绕新能源乘用车,中车电动客车销量已位居行业第三,以新能源汽车电驱为核心产品的中车株洲所旗下中车电驱,产品累计下线已超100万套,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六。
在这些跨界赋能中,株洲轨道交通企业“形散而神不散”,围绕相关产业延伸链条,更重要的是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以底层技术的支撑和托底,为更多行业和领域赋能。
构建减振“护城河”,株洲轨道交通企业持续研发创新,拓展橡胶减振产品应用场景,将这一技术“吃干榨尽”。如今,无论是在汽车还是在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里,都能见到中车减振材料的身影。
建强功率半导体,拥有研发、设计、工艺、制造、封测完整产业链的中车株洲所,联合全国多所科研院所共建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联盟。如今株洲已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大功率晶闸管、IGBT、SiC器件及其组件技术的产业化基地,构建了从芯片——模块——装置——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力争打造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产业高地。
抢跑风光水储氢赛道,株洲企业已成功跻身第一梯队,储能产品出货量位居行业榜单头筹。
依托“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根技术,株洲企业正在快速突破算法与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力图在更多领域形成“从0到1”和“颠覆性”原创性成果。
源自高铁,泛在百业;龙头牵引,开放协同;精于主业,跨界创新。锐意进取的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向阳而生,逐浪前行!
国际客车展获悉,11月5日,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10月份产销数据快报。快报显示,2024年10月,宇通客车实现销售3221辆,同比增长43.22%。其中,大型车1321辆,同比增长10.82%;中型车1461辆,同比增长 84.94%;轻型车439辆,同比增长64.42%。 宇通客车作为国内客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宇通客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为宇通客车的销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国家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断增加,城市公交、旅游客运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也为宇通客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特别推荐:上海国际客车展参观报名 上海国际客车展展位预定